陳云與1955年人民幣新幣的發行 |
發布日期:08-11-17 09:28:29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347996億元的98.06%,[1]約合新幣34.8億元,這與陳云估算的需要收回的舊幣數量十分接近,而新幣已備好58.395億元,保證了可投入經濟運行的新幣游刃有余。
新舊幣等價兌換、無差別兌換的政策,產生了人心安定,物價穩定的良好社會環境。對發行新幣疑慮最大的是資產階級,他們擔心中國也實行蘇聯等國家的貨幣改革政策,在新舊幣有差別兌換中利益受損。“資產階級原來都估計發行新幣時會實行差別兌換辦法,聽了各階級一律無差別兌換后說:‘心里落下一塊大石頭’”。[2]由于曾受國民黨統治時期幣制改革之苦,不少群眾在國務院頒發《關于發行新的人幣和收回現行的人民幣的命令》后,怕鈔票不值錢,怕物價上漲,怕露富,怕兌換擁擠,怕兌換時要儲蓄、買公債、扣貸款等等,部分地區出現了搶購物資和黃金的現象。搶購者多為婦女、老人、農民,搶購物品多為呢絨、毛線、布匹、床單、針織品、金銀手飾。百貨公司二月中旬每天銷售額為1431.9萬元,二月下旬增至1927萬元,增幅達34.6%,花紗布公司二月中旬每天銷售額為1242.4萬元,二月下旬增至2410.6萬元,增幅達94%。北京、天津、廣州、重慶、西安、上海六大城市的黃金交易,1954年12月平均每天買入943兩,賣出109兩,而從1955年2月21日到三月十八日平均每天買入729兩(減少22.7%),賣出344兩(增加216.7%)。隨著人民幣新幣的發行,群眾眼見一元新幣能買到一萬元舊幣所能買到的東西,到三月上旬搶購物資的現象已基本平息。[3] 1955年6月10日人民幣新舊幣的兌換工作基本結束。中國能在短短100天內風平浪靜地實現了大幅提高單位貨幣的價值量,完成新幣對舊幣的替代,徹底消除通貨膨脹的殘跡,貨幣制度面貌一新,在當時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人民幣新幣的成功發行,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陳云同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的光輝思想,反映了陳云同志在財經領導工作上的卓越才能。
|
上一篇:影響錢幣價值的因素有哪些? |
下一篇:假幣的種類、特征及鑒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