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金融智慧一點也不遜于當今! |
發布日期:09-03-04 08:47:1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人 作者: |
為當時皇帝死時沒兒子,12歲的他,由旁支被挑選出來做了新皇帝。他做皇帝前,父親只是個“亭侯”,等于鄉鎮一級的爵位,就是個破落戶。家里大概很窮,所以這小孩兒極其貪錢。漢靈帝愛財如命,生財有道,竟然靠賣官爵來賺錢。古時權臣賣官的多的是,而皇帝親自賣官的實在太少見。
這小皇帝賺來的錢,猶如泉水源源不斷,他索性就在皇家花園里造了一個“萬金堂”,專門用來裝錢。后人有詩嘆道:“天生一副商賈料,緣何派他秉政來?” 可惜了,中國的歷史,老是這么陰差陽錯。 他在執政的后期,鑄造了一種很特別的五銖錢。錢背面的方孔四角上,各有一條線,與錢邊的輪廓相連,好像光芒四射的樣子。由此之故,這錢叫做“四出五銖”。這種古怪的錢一投放到市場,民間莫不駭然——這是啥東西?于是就有傳言:“錢有四道,京師將破壞。此錢出,散于四方乎?”(《太平御覽》)京師將破壞,就是首都就要被糟蹋。散于四方,就是皇帝的錢財終歸要流散四方。這民謠,不吉利啊。 果然沒幾年,就有梟雄人物張角挑起義旗,造反了。張角自創“太平道”,經營10年,徒眾達10萬 ,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三十六方”,也就是36個分部,管理得井然有序。他懂得利用人心,到處散布“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預言),又派人在各地衙門的門上,用白土涂寫“甲子”字樣,制造輿論。到起義時,三十六方揭竿而起。義軍以冀州為中心,人數多如飛蛾,所以當時也有人叫他們“蛾賊”。 黃巾起義被各地軍閥鎮壓后,軍閥們互相又發生混戰,這才生出一部金戈鐵馬的《三國演義》來。 讖語終于應驗了,有什么樣的民謠,就有什么樣的民心,自然也就有什么樣的歷史結局。東漢漸漸也走到了末路,有更大的梟雄董卓冒了出來,帶兵進京,扶立了傀儡皇帝漢獻帝。董卓是個沒人性的家伙,他剛一得手,就挾持老百姓遷都長安,把洛陽一把火給燒了,造成200里內沒人煙,徹底應驗了那個讖語。 董卓控制了朝政,便也想鑄錢。 鑄錢的銅不夠用,就把民間的銅貨、銅鐘等銅制品都毀掉做原料。長安原來收藏著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鑄造的12個銅人,董卓連這個也不放過,給毀了10來個。董卓鑄錢,不是為了造福人民,而是為了以錢撈錢。他廢掉通行已久的五銖錢,改鑄小錢流通。政治家要想搜刮民財,最好的辦法就是鑄造不足值的錢,董卓雖是武夫,可也很懂得這個。他鑄的董氏小錢,簡陋到連文字都沒有,錢邊和錢孔都沒有凸起的邊,在原料上能省就省。不用問,這樣鑄出來的小錢,質量極差,又小又薄,根本流通不開。錢一不值錢,就是通貨膨脹,當時谷價最高時漲到幾百萬錢一石。到市場去買兩籮筐米,大概就得給人家兩籮筐錢。 這就沒法過日子了。古時老百姓好像比現在要聰明一點,買不起,我就不買;錢不行了,我就不用。從此以后,“錢貨不行”,又回到神農氏時代,大眾實行物物交換。看《三國演義》,好像董卓的敗亡,是因為他和義子呂布爭奪美女貂所致。這是小說家給歷史加的調料,信不信由你。實際上,除了政治上的失敗以外,董卓把漢末經濟破壞得一塌糊涂,大失人心,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挾天子以令天下,得意了才四年,就被親信呂布所殺。消息傳開,長安百姓歌舞于途,置酒肉互相慶賀。董卓陳尸街市,其家族被夷滅。 ——叫你鑄錢,鑄吧。 三國的錢,要數魏國的最“仁義” 接下來的事情,咱們大伙都熟了,那就是三國。 三國,當然是有三種貨幣制度,哪一國的最好?有點超出咱們的想象——是“奸臣”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最好。其他兩國,都不怎么樣。什么叫好錢?什么叫好的貨幣制度?就是錢的成色足,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