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金融智慧一點也不遜于當今! |
發布日期:09-03-04 08:47:1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人 作者: |
狠毒角色。他在漢獻帝時代,曾下令,凡是12歲以下因家貧不能養活的苦孩子,一律“隨口給貸”,有一個救濟一個。這可不是蜻蜓點水式的作秀,而是按戶排查,實打實地扶貧。
放貸是東漢朝廷的慈善行為,這毫無疑義。至于當時的地方政府是否可以放貸,史無明載,只是記載了有的王侯或地方官曾因貸款給貧民而遭到處罰。這是怎么回事?究竟是根本就不準地方官放貸呢,還是因為他們收了人家的利息而被罰?專家們也搞不清了。 不過,那時候的皇帝雖然心腸軟,富商們卻沒有那么慈悲——錢,我有很多,都放在家里。可是它們擱著不能下蛋呀,要實現利益最大化,就只有放高利貸。東漢的高利貸,比西漢更甚。 有一位議事郎桓譚,曾上書皇帝說:“如今富商大賈多放債,中產階級子弟(中家子弟)為他們效勞,奔走猶如臣仆,從中分成,個個都像王侯一樣富。”(《后漢書》)這與西漢不同,西漢是王侯貴族幫富商牽線放債、討債,東漢是中等之家的子弟充當了這個角色。 想想吧,為富商跑腿的,都能富比王侯,那大商人得有多富?恐怕不派調查組是查不清楚的了。 東漢還有一個現象比較特殊,就是出現了“官負民債”。事情起源于朝廷和羌族開戰,一打就是好多年,軍費開支上百“億”計。這場戰爭,從開國后第六年就打,斷斷續續打到末代的漢靈帝。一共是155年。羌族是古代西北地區的一個民族,分布在湟水流域及甘南、川西和青藏高原,以游牧為主,也從事農業。西漢初,羌族臣服于匈奴,與漢為敵,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把他們基本給降服了。 后來王莽篡政,用了法子徹底擺平了羌族各部首領。羌族不知為什么,獨服王莽,王莽一死,就開始反叛。此后,據守西海(今青海湖)一帶抗拒漢朝,西北從此不得安寧。史書上,關于西北戰場“殺八千”、“斬四千”、“官軍死二千”之類的記載比比皆是。戰爭就是燒錢,太平盛世也禁不起這么長年累月地燒,朝廷的內囊漸漸空了,就向王侯、官僚借錢。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債”。 借錢來打仗,也是死要面子的事。而且借錢就像吸鴉片,嘗到甜頭就上癮,當時國家舉債達“數百萬萬錢”。皇帝想出的借錢名堂也多,一會兒向王侯借“國租”一年,一會兒向全國富戶每家借一千錢,一會兒又向公卿以下所有官員借俸祿(停發工資)。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那是自然現象。放在社會現象上,就正好是擰著的,實際上是“大河水滿,是因小河被抽干”。 后來的幾個皇帝大概是這么想的:反正王侯官僚搜刮有道,你們摟來的錢,也借給國家花花吧。官府伸手借錢,也啟發了王侯貴族,他們便也向平民借錢。早在東漢第二個皇帝漢明帝時期,法制很嚴,貴族沒有敢向民間借債的。后來法律松弛,王侯貴戚動不動就負債千萬,借了就不還,成了誰也碰不得的“超級楊白勞”。債主來要錢,他們還派出狗腿子毆擊,甚至有把人打死的。 漢家天下,一代不如一代啦。 就這樣,一場“百年戰爭”打完,基本上也就把東漢給拖垮了。 何以解憂?唯有孔方 孔方兄自從誕生到現在,它的力量我們算是領教了,真是幾人憑它上青云,幾人為它落草莽。 馬克思曾有一個著名的哲學概念,叫做“異化”。這個詞,現在不少人在用,從新聞記者到國學大師。可惜大都理解錯了,以為就是“變異”的意思。其實,馬克思是說:一種由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后來強大到反過來支配了人的命運,這就叫異化。 錢,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異化物。它實在是一只萬能的上帝之手。各位兄弟姐妹,你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有諸多煩惱,尤其是在人際關系方面,有萬千煩惱絲扯都扯不斷。忽然有一天,一位朋友點醒我,這就是本小節的題解——“何以解憂?唯有孔方”。從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