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云間和理性空間的“碰撞” |
發布日期:13-05-20 09:18: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黃沙吹盡 |
大銅章——不變的風景之《云間》漫步,把我的思緒和心情帶到了設計者刻意營造的幻境里。近期大銅章中使我讀有所感的作品若說僅見,有點牽強,但此章甫出,卻讓我有覿面知己之感。 正背兩面圖案是作者艷羨世外桃源仙境的寫照和憧憬。兩圖前后遙相呼應,云間與人間喁喁對語,塵寰和世外交互顯現,鄉土的依戀,田園的氣息,這令人珍愛珍視的一方凈土,語語質樸,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景象和鏡像渾融一體,景致與物我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無怪它能這般觸動我心底的泉脈。從構圖結構上說,背圖是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天上人間、千里萬里;正圖恰是從時間來寫,直面人世,卻意在把幻覺中的世外景況的希冀,歸到目前的現實,把讀者引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里可耕田”的情、境之交融。整章筆意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世入世的心中糾葛很難在一念之間解決干凈。滅卻心頭火自涼,雖是一種佛家心態,但若能“身如菩提樹,心似明月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币源俗鲂膽B上的自我調整,亦不妨視為一種解決之道。畫中構圖主張回到自然,厭惡現時世俗中的種種丑惡的感念鋒芒已露,從序列后續登場的《傳說》、《毀滅》、《征服》、《追逐》和《沉淪》其二至其六中,設計者意欲試圖給出可能解脫的答案。 “心寫心聲不失真”是銅章欲要表達的畫中之意,也是這一主題最為突出的特點。全章畫風清潤,語意灑脫,給觀者以畫雖盡而意無盡的直觀印象,讓他們能夠體會此番藝術創意的思維方式與人類希望的居住環境。常識告訴我們:即便走得出自我,仍然走不出人世。那么這個構思即使是閉上眼睛的幻想亦是無害甚或有益的。它既可作為興奮自己的心理“興奮劑”,也是一種心理放松的靈心一點,營造出自己才能心領神會的虛擬實境,帶給自己和他人現實生活中難能可貴的絕妙快感! 如此的夢境自圓,全賴浪漫如春柳絲絳的筆觸,精誠所至,完成了畫面背后一種魅力化和風格化的寫意,讓我不由想到了出自南宋詩人張栻的《立春偶成》中的四句詩話: “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自多情。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在此在彼,更添幾番意趣。在這幅作者給出的畫境里,絲絲連連,筆者覺得老莊的味道更濃一些。原來人寰化境也可以這樣的優美而帶著朦朧的點綴,繾綣流連…… 讓我們靜靜的觀賞,走進作者的世界,也走進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 正背面圖案極盡繪畫藝術的夸張、變形、扭曲、象征等畫技,既便算其是一種技法上的炫耀,那也是炫耀得十分得體,恰到寓意。正面圖案為青山綠水間,艷麗盛開的花兒掩映在綠葉扶疏中,千姿萬態,枝蔓紛雜,嬌艷香芬,花色豐富,為畫面增加了欣喜快慰的情趣和風致;“人”閑逸地仰觀天邊流云,意泰神閑;漫山而下的河塘里,水牛橫波,枝柳婷婷隨風搖曳;遠山、漫坡、迂回的河水,夾山臨水而建的民居,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蔚然于畫;美麗花開四野,花叢中不時傳來清脆圓潤的鳥鳴,附和著涓涓的水聲、嘶嘶的風語、花葉的婆娑,悅耳動人。由靜態到動態,上下左右的構圖范圍疏密有序,各元素間轉換自然流暢;再由微觀到宏觀的意象表述,直抒胸臆的那種春光萬里、姹紫嫣紅的田園景象和桃園美景,全在這一“動靜”之間的淡出淡入,把無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給了讀者去延伸……。多么富于浪漫詩語的描繪,畫家的聯想如此生動。陶醉于此,神仙不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