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印制的現代鈔券――第三套人民幣及其花絮(下) |
發布日期:13-05-22 09:33: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胡福慶 |
5角券設計稿
1972年7月24日,財政部上報關于新版5角券設計稿樣。按周恩來總理在l959年審批新版人民幣設計稿時曾經提出“角票中是否用一個輕工業的”意見,現遵照這個指示,設計了一種新版5角券,新版5角券正面是紡織廠的圖景,以表現輕工業這一題材。 背景采用棉花圖飾,與正面紡織圖景相適應,圖景中的細鈔機是當前國產先進設備。從1959年起,在中央指示和關懷下,已經陸續印制了各個面額的新版鈔票。 經發行后,逐步代替了舊版鈔票。而目前流通中的5角券,還是1955年前后印制發行的舊版鈔票。其次,1967年以來,曾發現偽造技術較高的5角券多起,估計是敵人的破壞活動。新的設計稿樣,如中央批準,即組織從速制版付印,爭取早日發行,把舊版5角券逐步回收,予以更新。 7月26日,國務院批示:同意。根據國務院批準的設計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組織吳彭越、鞠文俊、林文藝、劉國棟、趙亞云、蘇席華、王雪林、高增基、賈緒豐、張永信等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大會戰。充分發揮雕刻人員的特長,使手工雕刻、機器雕刻相結合,使票券的藝術性與防偽性更好地展現在票面上,深受群眾好評。 縮小票幅的舉措 這也是第三套新版人民幣的一個特點。1961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上報“縮小新版人民幣票幅和調整設計稿”的報告。主要內容是:根據兩年來我國農業由于自然災害的欠收情況,為貫徹執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提高印制技術和設備的防假性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節約原棉等纖維原料和胡麻油消耗,擬制了縮小票面尺寸方案。10月29日國務院批準同意。 1962年3月,為了進一步貫徹增產節約和提高印鈔生產能力,保證發行需要,經國務院批準3種角幣的尺寸再縮小。按1953年一1962年現行人民幣3種角幣的總產量為基數推算,可節約紙張772噸,油墨503噸,共節省1490萬元,印制工藝技術由兩面凹版印刷,改為正面用凹版,背面用膠版印刷,可增加主幣生產能力。 關于1960年印制的新版l角券,在品種、規格、尺寸上多了1種,擬作為一個過渡的品種,在印制年份上予以區別。 應對新的機遇和挑戰 印制戰線面臨加快第三套新版人民幣印制速度、提高質量和產量的嚴重挑戰,壓力很大。這是因為印制技術條件面臨極其嚴重的實際困難,客觀形勢迫使印制工作要加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印制鈔票的步伐。其難度集中反映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印制新技術、新設備尚未形成規模生產力;二是鈔票紙尚處在試驗試制階段,亦未形成規模生產力。為此,印制職工動員起來,加快印鈔技術設備的技術改造,加快研制創造具有我國獨特技術的平凸版4色接線機、平凸版雙面多色接線機、輪轉凹印4色接線機,并加快制造進度,形成規模生產力。經過印制系統工程技術人員(沈永斌、李根緒、劉正祥、柳溥慶、鮑振增等)和有關單位技術人員的通力合作,在國務院、國家計委的大力支持下,突破了印制設備的技術難關,取得了成功,并獲得國家科委創造發明獎。這種印鈔設備不僅使我國印鈔技術、防假水平、鈔票質量具備了獨特的效能,且在較長時里成為我國獨有的專利,在國際同行業中較長時間保持領先地位。 在突破水印紙技術關方面,當時我國鈔票紙特別是大面額水印鈔票紙長期依賴進口,要自制自造網抄紙機和水印鈔票紙,在國外封鎖和“保密”的情況下,一無經驗,二無資料,但經過我國造紙和印制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工人的緊密配合,在輕工業部領導組織大會戰的推動下,經過反復試驗,組織協作攻關,硬是以自制沒備和自己的技術,生產出了我國固定水印鈔票紙。這套人民幣的水印圖案為:二元古錢五星圖,l元、5元國旗五星圖,l0元天安門圖,由袁榮廣、鄭新臣設計雕刻。從而結束了鈔票紙依賴進口的歷史,獲輕工業部、河北省科技成果獎,并列入全圍114項科技成果,載人國家科技成果史冊。兩大科技項目的突破,推進我國印鈔事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奏出一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凱歌。從此,結束了我國貨幣生產依賴外國的歷史,在國際同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它被載入《國際錢幣制造者》一書,以中、英、德、三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 正、背兩面圖景設計 10元券正面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象征人民參政共議國事、當家作主人。背面以紅色牡丹和彩帶,襯托天安門的雄偉場面,被人民群眾譽為“大團結”。 5元券正面為“鋼鐵工人”,象征工業以鋼為綱。背面以松柏、杜鵑花襯托露天煤礦。 2元券正面為“車床工人”,象征工業為主導。背面以牡丹花襯托石油礦井。 1元券正面為“女拖拉機手”,象征農業為基礎,背面以葵花、箭麻、蓖麻經濟作物襯托牧羊群,發展畜牧業。 5角券正面為“紡織車間”,象征發展輕工業。 2角券正面為“武漢長江大橋”,象征建設新成果。 1角券“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象征文化教育新改革。 三種角券背面圖案,采用菊花、牡丹、棉花等分別組成圖案,象征文化、科學、藝術百花齊放,欣欣向榮。 7種面額票券上均有國徽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及面額等。 整個設計主題內容相互呼應,莊嚴大方,極富民族特色。精湛的手工雕刻技藝,使第三套人民幣的票面大為生色。第三套人民幣手工雕刻的代表作品是“天山放牧圖”和“煉鋼工人圖”。 排除文化大革命對鈔券印制生產的干擾 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圍繞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印制,出現了一些干擾因素。 關于停止生產1元券,國務院明確指示:目前印制的l元券需要繼續生產,不能停產,理由是:(1)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思想,原是想反映大躍進的形勢,各種票面分別反映鋼鐵、機械、煤炭、石油、農牧業的發展和各族人民大團結等形象。這套人民幣有7種面額,1元券正面是農業,背面是牧業,如果l元券停印,那就把以農業為基礎去掉了。(2)目前市場需要l元券比較迫切,現在市場流通的兩種1元券,使用年限已久,擬陸續發新收舊。目前發行庫存鋪底不足,如不繼續付印,今后則難以周轉。(3)如果1元券停止生產,勢必立即改用新設計版樣付印。但是,新設計審查、修改、定案需要一定時間,新板出來以前停止印制,勢必造成市場貨幣流通供應不上。 關于人民幣上為什么不設計印制毛澤東像?周恩來、李先念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指示:人民幣上印主席像,主席不同意。 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終于使第三套人民幣的印制排除了干擾,繼續生產,保證了國民經濟對貨幣的需要概括起來,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印制確有超前意識,在設計印制和鈔票紙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開創了我國印制貨幣的新的里程碑。從而結束了我國印鈔依賴外國的歷史。同時,在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頂住“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干擾,頂住這股逆流,保證了貨幣生產,滿足了國民經濟對貨幣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