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1公斤銀幣設計漫談 |
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1公斤紀念銀幣的背面圖案為“海天佛國圖”景觀造型,并飾以海水紋飾組合設計,并刊“普陀山•海天佛國圖”字樣及面額。該幣的設計風格有別于該套紀念幣的其他四枚。另四枚幣均采用了寫實技法,注重對菩薩的面容、神態、衣飾以及廟宇、樓閣等細節方面的刻畫,從而實現了對主題元素形象與神韻的最大化還原。而該1公斤銀幣的背圖設計則重在寫意,重點表現普陀山海天佛國這一仙山圣境的虛幻之景。因此,該幣在設計上注重宏觀把控,將觀音道場的神圣、自然風光的神奇、佛學文化的神秘表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從全套金銀幣圖案的整體規劃來看,以一枚幣幅較大的大規格紀念幣展現普陀山的全景概貌是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有了這樣一個對佛教圣地的自然風景及人文景觀的全景式展現,就猶如是一部小說或一幕戲劇的楔子,為整篇故事定下了基調,展開了宏圖。該幣首先要表現出普陀山作為觀音道場的特有境界,方可為另外四枚幣上的各觀音造像及千年古剎提供可依托的神圣、超脫的氛圍。而從欣賞角度來講,該幣所呈現的普陀山全貌就像一幅氣勢恢宏的山水畫,在領略了它的寫意之美后,我們還可以沿著它的山林小徑去探訪那些隱于其間的世外仙境。 其次,從該幣的整體構圖看,“海天佛國圖”在“形”上以勾勒輪廓為主,在“神”上重在意會。幣面上,普陀山全景只見山形變化萬千,起伏跌宕頗為生動。而其構圖上的大氣寫意手筆,則把普陀山形似蒼龍臥海的氣勢表現得極為準確和到位。幣面上除普陀山及海水紋飾之外全部留白,這種留白在精制銀幣常用的鏡面工藝輝映下竟有了一種煙波浩淼之感,完全契合了世人對普陀山“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美好形容。而岸邊那隱現的南海觀音像,猶如點睛之筆,為這座海上仙山帶來了佛的至廣至遠,佛影一現處,便成千年觀音道場。 最后,這幅“海天佛國圖”的設計在寫意之中卻絲毫沒有忽略對細節的補筆。但見那普陀山橫嶺側峰之間,依稀散落著幾處清晰可見的建筑,那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各個殿宇。這些忽隱忽現的建筑因普陀山的仙境神韻而擁有了莊嚴、神圣的質地,是普陀山的靈秀之美孕育了它們。同時,它們也點綴了普陀山,成為了令佛教信徒們頂禮膜拜的朝敬之所。 有文字記載:普陀山風光旖旎,洞幽巖奇,古剎琳宮,云霧繚繞,是為海天佛國。該1公斤銀幣對于此山的描述當是形神具備,其海天一色之景,其飄渺神秘之仙蹤,在那佛影一現之處便皆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