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觀音:盛唐風采下的佛緣 |
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中的三枚金幣分別展現了普陀山南海觀音、毗盧觀音和楊枝觀音造像。三座觀音造像各不相同,南海觀音深遠壯麗下的悲憫,毗盧觀音禪思入定后的大自在,都深深地感化著人心,也使海天佛國普陀山之神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而1/4盎司金幣上的楊枝觀音造像,其神態、裝飾及氣韻都與南海觀音造像和毗盧觀音造像有著極大的不同,這種不同使得楊枝觀音造像顯示出獨特的氣場,觀之美輪美奐,而深蘊其中的強大魅力也將你的視線牢牢吸引。站在初刻于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的“楊枝觀音碑”前,觀其碑面畫像,思其歷史淵源,內心偶有所得。或者,這種魅力便是來源于盛唐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來源于唐代宮廷畫家閻立本與當時盛行的佛教文化結下的深厚緣分。 在普陀山的法雨寺后,有一楊枝禪院,供奉著普陀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該碑高2.33米,寬1.33米,上面雕刻的唐代仕女形象的觀世音菩薩端莊慈祥,珠冠錦袍,瓔珞飄披,其左手托凈瓶,右手執楊枝,袒胸跣足,寶相莊嚴、儀態萬方。碑上刻有“普陀佛像,摹自閻公,一時妙墨,百代欽崇”等字句,可見普陀山楊枝觀音像為出自閻立本仿唐代仕女形象所畫的觀音菩薩像。據傳,《步輦圖》作者閻立本傳世之作甚少,至于佛像,則僅此一幅,足見其珍,由此被譽為普陀山“鎮山之寶”。 該楊枝觀音造像在身形、服飾、氣質上都顯示出濃厚的時代特征。畫面上,楊枝觀音身形豐滿、面如冠玉、細眉長眼,頭戴珠冠、衣著華麗,傳達出一種富庶、祥和之象。這與唐代仕女形象的端莊華麗、雍容典雅頗為神似。當然任何藝術都是來源于生活本身,更何況閻立本是以畫人物畫為善,又是仿唐代仕女形象而畫就此觀音像,其中所融入的現實元素比想象的成分要多一些。因此,便造就了該楊枝觀音造像許多的生動活潑與貼近生活的審美觀感。而觀音左手托凈瓶,右手執楊枝,那將滴灑人間的恩惠雨露也因此顯得更加自然親切。從楊枝觀音獨特的造像中,或可見畫家對于盛唐神韻的鐘愛,以及由此而延伸的對于觀音菩薩無上膜拜的別樣情懷。 1/4盎司金幣上的楊枝觀音造像,取“楊枝觀音碑”之楊枝觀音的半身像,其神態慈祥,珠冠錦袍,身形豐腴,正揮灑楊枝雨露,觀之使人的內心獲得無限的精神滿足,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憧憬。楊枝觀音造像的端莊華麗造型和雍容慈祥的神態,都給予了觀者美好的審美體驗。而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