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金融化”的本質及潛在風險 |
發布日期:10-08-09 08:53:3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期研究院 作者:王紅英 裴毅飛 劉潔 |
賬面價值和真實價值難以實時準確公允估算,對衍生業務的會計報告要求并不嚴格,易于隱藏。 鐵礦石掉期市場是誰的樂土 2008年,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瑞信(Credit Suisse)先知先覺地殺入鐵礦石衍生品市場,推出了鐵礦石掉期合約,起初并不提供結算服務。隨著鐵礦石金融化在全球加速蔓延,私下的、雙邊的掉期交易買賣雙方都承擔著較大的違約風險。為此,鐵礦石掉期合約的場外結算服務應運而生。2009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SGX)率先推出了鐵礦石掉期合約的OTC結算服務。有了鐵礦石掉期清算所后,掉期交易為可以任意選擇對手進行交易清算。 新交所規定,每月月底以合約月份鐵礦石價格指數(普氏指數)的算術平均值為標準進行結算。鐵礦石掉期交易以鐵礦石價格指數的月度平均值為標的,但指數無法交割,因此到期日合約均以現金方式結算。在以現金結算的過程中,涉及兩個價格:一是合約約定的買入(賣出)價格,另一個是是CFR月度均價。兩者之間的價差,就是掉期交易者的盈利或虧損,這相當于在以上兩個價位上進行了一買一賣的現貨交易,省去了現貨交易牽扯到的相關成本,結算時雙方既不發生鐵礦石的實物轉手,也不發生鐵礦石購買本金的轉移,僅就合約規定數量的鐵礦石兩個價格的價差進行結算。 過去,鐵礦石掉期通常是以一對一的對賭方式進行,在結算服務出現后,鋼廠只需一個結算協議,就可以和不斷增加的對家進行交易。鐵礦石定價規則的變更,雖然提高了掉期市場的可參與性,但在國際投行等金融資本掌控的場外交易市場,潛在的風險更大了。就像拉斯維加斯那些奢華的賭場,慷慨地提供廉價的五星級住宿,不限量地斟上免費的美酒,不斷翻新賭局的花樣,趨之若鶩的賭徒永遠只會越輸越多。 正是由于鐵礦石掉期的對賭性質,吸引了大量投機資金的介入。國際上,很多鐵礦石貿易商,原本通過與其他貿易商的不斷換手,低買高賣來獲取利潤。現在,鐵礦石掉期交易同樣為他們提供了進行鐵礦石低買高賣的投機機會。與直接從事現貨貿易相比,有融資渠道的貿易商參與鐵礦石掉期更能發揮其在金融上的優勢。對于實力雄厚、現貨經驗豐富的貿易商而言,擁有資金、船隊及對海運價格波動熟悉的優勢,參與鐵礦石掉期交易無疑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新型盈利途徑。 具體到我國來看,國內目前有大量鐵礦石貿易商,從鐵礦石低買高賣中賺取利潤。對于這些貿易商來說,參與掉期交易較現貨交易的優勢在于,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