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燦爛的中國文明——賞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1公斤銀幣與1盎司銀幣 |
瀚海波瀾一樣壯闊的中國青銅器世界里,酒器可以說是最美麗的青銅之花,它是青銅文明時代貴族們暢飲佳釀的器具,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能工巧匠們無不瀝盡心血,把它鑄造成青銅器中的精品。鑄于商代晚期,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小屯5號墓出的婦好偶方彝和1976年河南省陽市墟婦好墓出土的婦好方斝就是兩件難得的精品酒具。彝和斝都是中國古代盛酒、溫酒的器皿,而后都演變為禮器,成為皇家貴族祭祀、典禮專用器皿。 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13年5月23日發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一套。其中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婦好偶方彝,襯以該器物鳳鳥紋樣裝飾組合設計,并刊“商•婦好偶方彝”字樣及面額。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婦好方斝,襯以該器物獸面紋樣等裝飾組合設計,并刊“商•婦好方斝”字樣及面額。 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 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 細觀一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的背面圖案是商代婦好偶方彝,大面積的光滑銀質本色鏡面上,深淺浮雕輔以多層次噴砂,描刻出婦好偶方彝主題圖案,襯以典型鳳鳥紋圖案為背景,突顯其造型之凝重和裝飾紋樣之華美,文字和面額采用噴砂效果,顯得清晰、明朗,又不失華美高貴。大幣面在表現婦好偶方彝高60厘米,長88.2厘米,重71公斤的個頭上,比該系列其他小幣面金銀幣更具優勢。幣面上婦好偶方彝復雜的紋飾都清晰可見,帶著長邊口的偶方彝中間雕刻著一個猙獰的獸頭,兩側飾以美麗的鳥紋,腹飾大獸面圖案,龍鳥各一附于兩側,圈足則由四龍組成。短邊上,各鑄突出象頭一個,兩側飾鳥紋,腹飾大獸面圖案,圈足飾龍紋。四阿式蓋的長邊,中部飾獸面紋,兩側鳳鳥紋, 短邊飾龍紋,底內中部有“婦好”銘文二字。可以說婦好偶方彝的復雜程度幾乎超出了那個時代的鑄造水準,就是采用今天如此先進的鑄造工藝,要完成這樣一個精品青銅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見一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能把婦好偶方彝“搬”到它的幣面上,已經使它物超所值了。 反觀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相對于前者幣面要小得多。背面同樣采用銀質本色鏡面底面,襯以典型獸面紋與扉棱裝飾圖案為背景;主圖案多層次噴砂,突顯其造型華麗、敦實可愛;文字和面額采用噴砂效果,立體感十足,線條簡潔優美,給人強烈的視覺享受。幣面上的婦好方斝頂口邊上有兩個方塔形柱,四角扉棱,纖體寬口深腹平底,以四棱尖做錐足,以一獸首為鋬,口下蕉葉紋,頸繞龍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