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婦好偶方彝,襯以該器物鳳鳥紋樣裝飾組合設計,并刊“商•婦好偶方彝”字樣及面額。彝,是中國古代盛酒的器皿,后演變為禮器。婦好偶方彝鑄于商代晚期,盛行于商末至西周,延用到春秋早期。
幣圖中,我們看到此件商代婦好偶方彝造型凝重奇特,它是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小屯5號墓出土的一種中國古代盛酒的器皿,該器物高60厘米,長88.2厘米,重71公斤。細觀此器物,器身為長方形,頂上有一口蓋,形象一個屋頂,一條凸起的橫脊兩邊有兩個紐,形象乳釘。器身長邊口沿有七枚硬挑式梁頭,前沿為半圓形。長邊口中間有獸頭,兩邊飾鳥紋,腹部飾大獸面,兩側龍鳥各一,腹兩側靠下有附耳,圈足飾龍紋。復雜多變的圖紋裝飾,充分展示出了古人嫻熟高超的浮雕技法與巧妙獨特的構思設計。
在工藝上,此幣背面采用了鏡面底面、浮雕與主圖案多層次噴砂等工藝,極大程度地還原出婦好偶方彝年代久遠和已被侵蝕的繡跡。在婦好偶方彝底面襯以婦好偶方彝典型鳳鳥紋圖案為背景,給幣圖增添了美感和動感。
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司母辛觥,襯以該器物典型紋樣裝飾組合設計,并刊“商•司母辛觥”字樣及面額。司母辛觥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鑄于商代晚期。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小屯5號墓出土,現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該器物高36.5厘米,長47.4厘米。
幣面中,在銀質效果下,青銅器司母辛觥像一只石雕獸物,頭向左方成站立之態。司母辛觥整體上形似一頭牛,頭上的犄角成彎卷狀,中脊至尾為卷龍紋,蓋面中部有細長扉棱,棱的一側飾夔紋,另一側飾怪獸紋。蓋下有子口與器配合。器身扁長,牛頭鋬。流前端有小孔。前肢粗短,形似馬足,外側飾龍紋,后肢比前肢較為粗短,形卻似鳥足,飾羽毛紋。流下有扉棱,通向胸部。胸前兩側飾夔龍紋。腹前飾夔龍紋,腹后飾翅膀紋。尾端飾饕餮紋。通體飾細膩精致的紋飾,蓋內與器身內均有“司母辛”三字銘文。此器物造型奇特,紋飾華麗多樣,充分體出商代晚期青銅器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