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錢幣的鑄行 |
發布日期:08-12-16 08:49: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印造比銅錢鑄造還早,所以金代紙幣在紙幣發展史上也有較大影響。但是到了金末紙幣的濫用也加速了金的滅亡。金宣宗被蒙古大軍打到汴京后內外交困,財政開支大增。面對這種局面,金的統治者不是想著發展生產去解決,而是通過印制大額交鈔(交鈔是金代紙鈔的概稱,金海陵王貞元二年發行,成為通用紙幣,與銅錢并使,交鈔原以十年為限,后來不限年月,可以舊換新),或更換新鈔的辦法,把財政危機的惡果轉稼給平民百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在金宣宗統治的十年間,紙幣急劇貶值,近于廢紙。貞祐二年,開始增發二十貫到一百貫大鈔,然后又發行了二百到一千貫的大鈔。貞祐三年,又開始更換新鈔,每貫已貶值到幾千文錢,社會經濟已呈崩潰之勢。《金史·食貨志》記載:“小民得錢則珍藏,而券則棄用之,唯恐破裂而至于廢也。”民間交易已改用銀等,紙鈔已被廢棄。而金朝也隨著經濟的崩潰而加速了滅亡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