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錢幣的鑄行 |
發布日期:08-12-16 08:49: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1、 兩宋錢幣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后建立了宋朝,年號建隆,是為宋太祖。宋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繪畫、書法、雕塑、書籍雕版印刷都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而作為科學技術和藝術結晶的宋代錢幣,在這一段歷史時期也呈現出了色彩繽紛爭奇斗艷之勢。兩宋的錢幣制度,是以錢為主,絹帛等實物成了普通商品。白銀日漸重要,紙幣也已出現和流通,是兩宋貨幣制度的突出特點,但銅錢仍占有重要地位。 兩宋是中國錢幣史上最復雜的時期,其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最早發行了記年錢。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錢背開始記年,所鑄錢“淳熙元寶”背上標有“七”字,表明此錢鑄造于淳熙七年,比歐洲的記年錢早了300多年。 二、最早發明了紙幣。北宋真宗年間,由當時四川的富商首創“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三、年號錢最多。從北宋“太平通寶”到南宋“淳熙元寶”的300多年里,皇帝改元頻繁,共鑄行了49種年號錢。 四、出土量最大。宋朝的鑄量不一定最多,但宋錢的出土量是最大的。在湖北黃石的西塞山,一次就曾出土了11萬公斤的錢幣。此外在我國其它地區也有大量宋代錢幣出土。 五、最先創造由皇帝親筆書寫的錢文——“御書體”。宋太宗趙光義開始自題錢文“淳化元寶”,而宋徽宗趙佶更是以獨創的瘦金體書寫了“崇寧、大觀”通寶等。 六、錢幣的流通區域性明顯。當時的中原、華南、華北的大部分地區通行用銅錢,四川則使用鐵錢,山西、陜西兩地是銅、鐵錢并用,廣東是兼用金銀。此外,全國各地皆有流通紙鈔,或限于某一地區,或可通行全國。 七、錢幣的面額復雜,名稱變化多。宋錢有小平、折二、折三、當五、當十、當百、當五百等不同的面額,經常是一紙命令就把當十錢改作當五錢行使,經常變動。宋錢的寶文名稱不一,更是增加了混亂。其銅錢有元寶、通寶、重寶等,鐵錢有珍寶、之寶、洪寶等一二十種之多。 八、錢文書法多樣。宋朝的錢文書法多樣,有創新、對稱、復合等特點,且多出自名家,從御書體“淳化元寶”行書、草書入錢文始,篆、隸、行、草、楷等五體具備,篆書體中又有九疊篆文“皇宋通寶”,楷書中有徽宗的瘦金書,書法或秀麗嫵媚,或蒼勁挺拔,神采飛揚,氣象萬千,形成了宋錢書法藝術的特色。
宋元通寶 宋代的第一種鑄錢是“宋元通寶”,鑄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1年),錢式沿襲“周元通寶”成規,為小平錢。錢文順讀,是國號加寶文的國號錢。后宋太祖傳位于弟,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鑄“太平通寶”錢,錢式同“宋元通寶”。當時四川及福建出鐵錢。福建所出鐵錢,背郭清晰,鑄工頗精,大受歡迎,于是又推出一種直徑4.2厘米的當十大錢,書法鑄工均不錯,背穿上有一個圓點,可能是一種紀念錢,現存世不多。這兩種“太平通寶”都為五代風格,而鑄工精整,深厚淳樸可比開元錢。
淳化元寶(金幣)
淳化元寶(金幣背面) “淳化元寶”是宋太宗改元為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五月時所鑄,是最早的“御書錢”,錢文有真、行、草三種書體,均為宋太宗所書。此外四川等地所鑄的淳化鐵錢,錢文也有御書體的。五臺山出土發現有金質“淳元元寶”供養錢,背上左右有佛像。在宋太宗至道年間(公元995-997年)又鑄行了“至道元寶”,錢文也有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