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錢幣的鑄行 |
發布日期:08-12-16 08:49: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情況,自淳熙七年以后,鑄錢量逐年削減。
嘉定通寶(折十大錢) 光宗紹熙年間(公元1190年-1194年)鑄“紹熙元寶”,銅錢有小平、折二,背穿下紀年鐵錢有小平、折二、當三;另有一種“紹熙通寶”鐵錢,篆、楷成對。寧宗慶元年間(公元1195年-1200年)鑄“慶元通寶”,有銅、鐵兩種,都有小平、折二、折三,背穿下紀年。鐵錢背上有一紀監。嘉泰年間(公元1201年-1204年)鑄“嘉泰通寶”銅錢,有小平、折二、折三,皆背穿上紀年。“嘉泰通寶”鐵錢也有小平、折二兩種;還有“嘉泰元寶”銅錢當五錢。開禧年間(公元1205年-1207年)鑄“開禧通寶”,有銅、鐵兩種,制式同前。鐵錢中有當三錢的“開禧元寶”。在開禧年間,南宋派兵北伐金國,戰爭開始后,宋軍卻連戰連敗,此時四川又發生叛亂,經濟上受到嚴重的打擊,最后屈服求和。到嘉定年間(公元1208年-1224年)又開始了經濟上的通貨膨脹,鑄行了“嘉定通寶”銅錢和當五鐵錢,和“嘉定元寶”銅、鐵錢,銅錢有直徑5.2厘米的折十大錢,此錢鑄工頗精,較罕見;鐵錢中有折三、折五,數量較多。此外還有一種“圣宋重寶”當五錢,書法精美,鑄工頗精細,為南宋錢中的佼佼者。
淳祐通寶(大錢) 理宗時,南宋政局不穩,百姓不安,北受金壓迫,內受叛亂制擾,南宋的滅亡由此開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鑄“大宋元寶”銅錢,有小平、折二兩種!按笏卧獙殹庇姓廴F錢!按笏沃貙殹卞X中有銅錢直徑5.2厘米的當十大錢,此錢鑄工書法都頗精細,版式也有二三種,都較罕見。紹定年間(公元1228年-1232年)鑄“紹定通寶”錢,有銅、鐵兩種,都有小平、折二,又有“紹定元寶”銅錢當十大錢及鐵錢。端平年間(公元1234年-1236年)鑄“端平元寶”銅錢,存世僅有小平錢,鐵錢存世僅有當三、當五兩種。“端平通寶”銅錢只有當五大錢,光背無文;鐵錢有小平、當五。此外還有“端平重寶”,大小同當五錢,錢文書法鑄工都較精細,但極罕見。嘉熙年間(公元1237年-1240年)出“嘉熙通寶”,有銅錢小平、折二,及“嘉熙通寶”當五鐵錢。此外,“嘉熙重寶”有當三錢。理宗淳祐年間(公元1241年-1252年),金國已亡于蒙古,蒙古帝國大舉南侵,蒙古軍隊入侵四川,宋軍在四川與蒙古軍交戰爭奪多年,因此需鑄錢以充軍費,因而淳祐錢多在四川發現。淳祐錢鑄有通寶、元寶兩類,“淳祐元寶”銅錢有小平、折二。“淳祐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另有當百大錢,版式較多,有大樣、中樣、小樣之分。中樣者極罕見。寶佑年間(公元1253年-1258年)鑄“皇宋元寶”小平、折二銅錢。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鑄“開慶通寶”小平、折二銅錢,此兩種都未見鐵錢。因為四川為元兵所戰,東南等地鐵錢用的較少,流通不暢,也就沒有鑄鐵錢了。 宋度宗咸淳年間(公元1265年-1274年)鑄“咸淳元寶”小平、折二銅錢。后元軍攻入南宋,宋亡,其他的幾個年號都未及鑄錢。 除以上的一些方孔圓錢外,在宋朝還出現了一種長方形的錢幣,叫“錢牌”。在南宋理宗淳祐年間,發行了一種形狀奇怪的貨幣,是長方形的小牌,大小如現在存取自行車的小牌。這種錢是用銅鑄的,兩面都有字,正面文字為“臨安府行用”,錢背則記為“準五伯文省”、“準三伯文省”“準貳伯文省”等。錢文中的“準”字是“平”,“伯”是“佰”,“省”就是當“省佰”講的,意思是在交易時支付小牌相當于×佰文銅錢。臨安是現在浙江省杭州,是當時南宋的國都。“臨安府行用”規定了這種錢牌只能是限于臨安府流通的代用幣,其鑄造行與當時的錢荒和禁錢出城有關。宋代由于貨幣經濟的長足發展,市場對銅錢的需求量大增,在銅供不應求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