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錢幣的鑄行 |
發布日期:08-12-16 08:49: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帝位,建元立國,國號大金,是為金太祖。隨著國家的建立,確立了皇權,改革了軍隊,建立了法律,創造了女真文字,也鑄造了貨幣。金朝的幣制是錢、鈔、銀三種并行,雖有自己的文字,但在錢幣中不曾使用。
承安寶貨1、2
正隆元寶 金國交易貨物,早期不用錢,后來交易雖也用錢幣,但皆依賴遼宋銅錢和前代的古錢,建國四十余年都不曾鑄造錢,直到正隆二年(宋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才開始鑄造,錢名“正隆元寶”。金熙宗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末海陵王完顏亮謀反,殺死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史稱金廢帝,又稱海陵煬王。完顏亮剛剛即位就大肆屠殺女真貴族,并擴建燕京城(今北京城),天德四年,正式遷都燕京。繼而改革考試、車服制度。命令女真人南遷,加強了女真人同漢人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貞元二年(南宋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開始置交鈔庫,以管理印制交鈔,兌換交鈔事物,交鈔與銅錢并行。正隆二年,正值完顏亮躊躇滿志、不可一世之時,鑄行“正隆元寶”,此錢質較精良,邊廓整齊,文字俊秀,可與宋錢媲美。該錢的“正”字有末筆出頭和不出頭之分。出頭者稱為五筆正隆,比較少見。海陵王是金朝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殺熙宗,殺大臣,甚至淫人妻女。但他又是個“中原通”,善繪畫,能詩文,有“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的詩句。據傳說當他讀詩至“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為南國美景所動,欣然有投鞭渡江之志。正隆六年(宋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發兵六十萬,南下攻宋。當時宋軍主帥劉琦生病,副帥王權聞風而逃,丞相葉義問嚇得不敢視察江淮守軍,便派了個書生叫虞允文的前來慰勞官兵,這個書生便代替主帥率領宋軍奮力拼殺,他利用金軍驕橫,在采石重創金兵,金軍銳氣頓挫,兵敗如山倒,人心惶惶,思鄉心切。完顏亮惱羞成怒,竟下令凡有“士兵逃亡的殺將領,將領逃亡的殺死主將”。金軍嘩變,由兵部尚書帶領射殺了殘暴的完顏亮,結束了他長達十五年的統治。此后金世宗完顏雍于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開始鑄“大定通寶”錢。《金史·食貨志》記載:“大定十八年,代州立錢監鑄錢,所鑄之錢斑駁黑澀,不可用,更令工部、吏部官員監錢,再出錢,錢文“大定通寶”,錢文肉好,又勝于正隆之制。”現在傳世的大定通寶錢,制作精美,就是這個原因。金章宗完顏璟于泰和四年(南宋嘉定四年)鑄行“泰和重寶”、“泰和通寶”。此外,金衛紹王鑄有“崇慶元寶”、“崇慶通寶”、“至寧元寶”,金宣宗鑄有“貞祐通寶”等。一種以前令學者們爭論頗多的錢幣“承安寶貨”。《金史·食貨志》記載,金章宗完顏璟承安十年十二月改鑄銀,名“承安寶貨”,每銀一至十兩,分五等,每兩折錢二貫。公私同現錢用。關于這種承安寶貨的形制如何,曾是中國貨幣史上長期懸而未解的迷題。很多的錢幣書刊載有都一種銅質方孔圓錢“承安寶貨”。但有人認為是偽作,因為史志上提到的是“鑄銀”而不是銅錢。但一直不見實物,又無法確定。1981年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在一次清庫時,發現四枚兌上來的銀錠上有“承安寶貨”字樣。但由于來歷不清,仍讓專家們懷疑。直到1985年,在黑龍江省阿城縣(金代故都上京會寧府所在地)楊柳鄉發現了第五枚“承安寶貨”,這一枚是一位農婦在山上挖土豆時發現的。這兩次發現的銀錠一模一樣,這就印證了此前發現的“承安寶貨”。這兩次發現在錢幣界具有重大意義。在金代以前,白銀作為貨幣,一直是作為稱量貨幣,而金代這種一至十五兩的銀錠,標明了幣值,取代了稱量和碎銀的麻煩,在中國貨幣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金代使用紙幣,在其貨幣經濟占有重要地位。紙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