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大王張叔馴傳奇 |
所能想象。有一段時間他極嗜明洪武年間的錢幣,遇有洪武大中背“京”、“濟”、“鄂”的版式,動輒掏金子買下。有時為了一枚錢幣,他志在必得,就不惜花雙倍甚至更高的價錢購下。他那傳世珍品“國寶金貴直萬”,就是花兩千銀元從余艇生舊藏中“挖”來的;還從蔣伯塤處 “挖”來了“應運元寶”;從周仲芬處“挖”來了“子僑”貨泉;從高煥文處“挖”得順治通寶背龍紋大錢……
張叔馴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已經結交了全國第一流的藏泉家,有一幫要好的錢幣朋友。 張叔馴的古錢收藏成就,歷來受到國內泉界的高度評價。20世紀40年代的泉界泰斗丁福保在他的《古泉雜記》中具體介紹張叔馴的珍藏說:“向謂新莽六泉十布極難得,近則南林張君叔馴已得全數,且有復品。”“今張叔馴又得天德重寶錢,形制略小,背上有殷字,洵皆稀世之珍。”“南林張君叔馴,攜示古泉一囊,以分兩言之,即與黃金等貴,亦不過千余金而已,乃張君以二萬余金得之!”“張叔馴,家學淵源,精于鑒別,大力收古泉,所藏富甲全國,古泉家咸尊之曰古泉大王云。” 錢幣學家馬定祥在1946年于天平路40號(現為文藝醫院),曾經參觀過張叔馴的全部藏品。據他說,總數大約有三萬枚,可謂洋洋大觀,內中孤品、珍稀之品不勝枚舉。關于“鐵母”錢,一般藏家能拿出幾枚就算是了不起了,而張叔馴隨手就可拿出好幾串,令人驚訝不已。 鄉間廟里有乾坤 張叔馴有幾個重要的錢幣商朋友,如紹興的戴葆庭、戴葆湘昆仲,寧波的董弢莽,杭州的朱寶慶、朱寶定昆仲等等,都是張叔馴的主要古錢供應商,其中戴葆庭對他貢獻最大。他那枚舉世聞名的“大齊通寶”就是戴葆庭為之提供的。 戴葆庭年輕時就打著旗號周游列國,在各個大小城市和村鎮,甚至到窮鄉僻壤收集古錢。有一天他走到江西鄱陽鄉下,看到有幾個小姑娘在踢毽子,他一時無事就在一邊看,他知道農村的小孩子們踢的毽子的底座都是用銅錢做的。他正看著,突然一只毽子飛到了他的身邊。他撿起毽子,翻過來不經意地瞧了一眼,竟被嚇了一跳,原來那毽子的底座釘著一枚南唐的“大齊通寶”銅錢!這把他高興得跳了起來,最后花了幾個零錢就弄到手了。這就是后來被泉幣界稱為“四眼大齊” 的稀世珍寶。回滬后這枚古錢被張叔馴相中買去,視為銘心之品,奉若拱璧,其齋名也因此稱作“齊齋”。 關于“大齊通寶”,古錢界歷來極為重視。該錢拓圖最早見于清道光時戴醇士的《古泉叢話》,后又被轉載于清同治時李竹朋的《古泉匯》,又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