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顯現 黃金多頭前景堪憂 |
黃金從去年年底1795美元/盎司開始一路狂跌,其間只有在今年4月份中國大媽出手大量購買實物黃金時才使得黃金出現了一次反彈。不過實物需求并沒有扭轉黃金價格下跌的趨勢,黃金跌穿了市場公認的成本價1200美元/盎司。很多投資者都疑惑不解,為何黃金跌幅如此之巨大,在筆者看來,這是典型的“馬太效應”使然。 在黃金沒有跌破1500美元/盎司之前,黃金一直處于牛市之中,此時的黃金是絕對的強者,跑贏通脹,跑贏房價都沒問題;但是當黃金跌破1500美元/盎司之后,黃金從強者轉變成了弱者,此時“馬太效應”的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效果就十分明顯了。 具體來講,當黃金一路下跌之時,唯一能夠讓黃金趨勢發生逆轉的因素其實只有實物買盤和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QE)。除此之外,黃金多頭幾乎沒有能夠拿得上臺面的籌碼。 那么逐一進行分析,先說實物買盤,很顯然它的對手盤就是套期保值盤。 黃金在今年的4月份和6月份價格出現兩次大幅下滑之時,對于黃金生產企業來說,為了避免由于黃金價格下跌而帶來的損失,黃金生產企業不得不在期貨或者現貨市場選擇賣空黃金來進行套期保值,對金價的反彈形成了明顯的壓力。 另外,6月金價下跌之后,抄底黃金的大媽開始減少,表明投資者和消費者對于黃金現貨的需求也偏于謹慎,國內重要的黃金生產企業訂單量減少也可以說明這一現象。 一方面是實物買盤的減少,另一方面是黃金一旦出現反彈,黃金生產商為了避免價格再次下跌,而選擇賣空進行套期保值,兩者合力,黃金在實物市場和期貨市場都面臨壓力。 再說對黃金影響最大的美國QE政策。 對于QE政策而言,退出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只不過就是時間問題。美國的經濟復蘇從上個月的經濟數據中就能夠明顯看出,雖然7月份非農數據表現不佳,但是道指還是連創新高,美元指數也是震蕩上行。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QE退出預期更加強烈,強勢美元會為黃金價格的下跌推波助瀾。 從數據上看,美國經濟復蘇大有“風景這邊獨好”之意。根據路透整理的數據,今年第二季日本、中國、韓國、中國臺灣、泰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增長停滯,其中對歐盟出口降幅最大,較上年同期下降9%。中國與其鄰國貿易的增長未能抵消歐洲需求驟減,以及對日本商品需求的大幅減少。更令人擔憂的是,出口放緩打消了今年稍早對美國復蘇提速將引發對亞洲出口商品需求增長的預期。 美國經濟復蘇是由樓市和頁巖氣投資拉動,而不是由對亞洲工廠供應的電子產品需求拉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