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至6%,6%至8%,8%至10%,印度黃金進口稅已經實現三級跳。
8月13日,印度上調了黃金和白銀的進口稅,印度財政部向議會發出的通知顯示,政府將黃金進口稅從8%提高至10%,將白銀進口稅從6%提高至10%。除了黃金白銀,印度限制進口的商品清單正在擴大,石油、冰箱、電視等都已進入“限購”行列。
一個黃金消費大國,為什么偏偏要限購黃金?如此限購效果如何?對全球黃金市場影響幾何?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為什么要限購—
源于貿易失衡嚴重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政府的決定源于其久治不愈的經濟痼疾,印度貿易赤字和經常項目收支赤字都非常嚴重。該國自1947年獨立以來只有兩年貿易收支順差,分別出現在1972-1973年度、1976年-1977年度,距今已有30余年。盡管上世紀90年代期間,軟件業帶動的服務貿易出口出現快速增長,但是新世紀以來,被西方機構列入“金磚國家”的印度貿易逆差卻愈發嚴重。
相關數據顯示,印度貿易從2003年的71.88億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958.08億美元,逆差額也隨之擴大,2008年達到360.88億美元,并繼續居高不下。有機構預測,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經常賬赤字將再次惡化。
“在經濟增長景氣的情況下,貿易失衡并不會對匯率有太大影響,但當前印度經濟降溫,就會對匯率產生較大影響,從而造成持續通脹。1995年-2004 年期間,印度CPI平均維持在6.3%,但2009年-2012年間,CPI就達到9%以上,在這種情況下,相當多的居民把持有黃金作為對抗通脹的工具,而且在印度這個國家,黃金對其民眾具有極高的宗教吸引力,對黃金的持有量居高不下再次導致進口大增,并由此形成對貨幣、物價的惡性循環。以前印度可以通過資本項目對貿易逆差進行彌補,但是現在大量資本流出,情況已不同于過去。”梅新育表示,在持久的貿易赤字和經常項目收支赤字壓力下,一旦遭遇風吹草動,印度就很容易陷入“資本外逃-本幣對美元匯率貶值-資本加劇外逃”的惡性循環,而該國資本流入又以波動性較高的證券組合投資流入為主,導致這種惡性循環和波動更加劇烈。
為什么是黃金—
八成赤字來自黃金
多項舉措中,印度政府大多將矛頭對準黃金交易。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買家,黃金進口一直被視為造成印度巨額經常賬赤字的“罪魁禍首”。
根據印度央行的統計,約有80%的經常賬赤字是因黃金進口造成的。印度政府為削減巨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