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金“協會價”出爐始末 |
發布日期:13-08-13 09:22:4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
12日國家發改委開具的千萬罰單,讓“搶金熱”高溫下的金店行業再度成為焦點。 10年黃金牛市,國際金價從300美元一路攀上1900美元,大漲5.4倍后在一年間暴跌30%;金市幾番沉浮之余,市場之外卻有一只“無形之手”,借助行業協會的庇護,老鳳祥(600612,股吧)等知名金店10年來維護行業“協會指導價”,獲取豐厚的“壟斷利潤”。 圍繞金價風波,一時間疑問重重:上海黃金飾品價格竟比北京高10%,堪稱潛規則的“協會價”是怎樣問世的?老字號走上“價格自律”之路,究竟是為了約束惡性競爭,還是逐步淪為“自肥”的手法?《經濟參考報》記者經過調查,還原這一黃金“協會價”的出爐始末。 飾金零售價放開一起轟動全國的行政復議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12日表示,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及老鳳祥、老廟黃金、亞一金店等五家金店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1059 .37萬元。此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黃金鉑金飾品價格壟斷案是當前典型的橫向壟斷案,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涉案企業市場覆蓋率達85%、銷售份額超過90%,涉及老鳳祥、老廟黃金、亞一金店、城隍珠寶等眾多本地及在滬知名品牌……數月前剛剛因“搶金熱”而大紅大紫,上海多家金店就因串通定價集體卷入反壟斷調查。 上海金店“協會價”可追溯至國家放開黃金飾品零售價。記者調查發現,早在10余年前,“藏金于民”引發的投資熱方興未艾,老鳳祥等知名金店的“協會價”就已宣告問世。 2001年8月,國內黃金零售機制迎來改革,物價部門制定的零售中準金價被取消,企業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黃金原料配售 周報價自主定價。不久后,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等團體就召集了13家主要會員單位,提出為“規范價格戰”,需議定“黃金自律價”。 據介紹,新中國成立后,黃金一度長期作為特殊商品“統一管理、統購統配”。采煉金銀必須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金店銷售的飾品成為投資的替代渠道,價格也受到嚴格的管制。 “國家放開價格是為了降低金價、讓利于民,但金店對此并不領情。”一位曾經參與“金價自律”的上海珠寶企業前負責人表示,所謂的自律價就是讓行業協會仿照之前的政府部門,來統一中準價格及浮動范圍!捌髽I更懷念"統購統配"的計劃時代,不愿被競爭壓低利潤。” 實際上,黃金定價剛剛放開,各地零售價就應聲而落,坐擁龐大消費市場的老品牌面臨促銷熱挑戰。當時的金店按中國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