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福局集換局票當十錢賞析 |
發(fā)布日期:13-08-16 09:42:5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四川 袁克林 |
這枚“集換局票”,背文“當一十用”當十大錢,是系列咸豐大錢中唯一的一種無鑄錢局名、無滿文的當十大錢。此錢出自福建福州,為上世紀90年代初,筆者與福州泉友李共青先生用錢幣相互交換所得。 此錢紅銅材質,整錢面背紅斑綠銹滿身,與銅胎肉面緊咬在一起入股生根,顯得極富有神韻,包漿熟舊自然。此錢直徑33毫米,面背穿徑均為7毫米,厚3毫米,重20.8克(按:寶福局所鑄咸豐當十錢,以錢局議定的標準重量為五錢,以清衡制換算為18.65克,此當十錢比議定的重量還超重2.15 克)。錢面錢文直讀“集換局票”,幣背穿上“一”,穿下“十”字。穿左“用”,穿右“當”字。此錢藏泉界尚有兩種釋讀法,若按行書從右至左釋讀為“當一十用”,也有將此錢文讀作“當用一十”的。整幣面背錢緣內外廓、穿口內外廓皆規(guī)整劃一,鑄工堪稱精湛(見圖正背面及原大拓圖)。 此當十錢為何錢局所鑄?據《咸豐泉匯》的編著者、泉界泰斗馬定祥先生考證,這種“集換局票”,“當一十用”當十大錢,系福建省鑄錢局內部使用的一種當十錢。“集換局票”,顧名思義,“集換”兩字,可理解為湊足一定數量的此種當十錢,即可兌換錢局所發(fā)行的錢票——即局票。說明這種當十錢是用來兌換局票的一種特殊鑄幣,亦也可作當十錢在錢局內部流通使用。至于所兌換的是何種局票,銀票?制錢票?現存文獻中找不到有關寶福局發(fā)行錢票的任何記載,迄今也無寶福局錢票實物之發(fā)現,這還有待于今后實物的發(fā)現來加以佐證。 寶福局是清代福建省的鑄錢局,自順治六年(1649年)題準;原名福建省局,雍正時改為寶福局,歷經乾隆、嘉慶、道光,直至咸豐初年,寶福局都鑄有背為滿文“寶福”的小平年號錢,其滿文福字作“?”。 在戶部寶泉局、工部寶源局開鑄咸豐大錢之后不久,各省局也不例外,先后紛紛開鑄咸豐大錢。據閩浙總督王懿德咸豐三年(1853年)六月十八日折中奏稱:“閩省值軍務緊急,經費不資,民用支絀之際”、“在籍紳士尚書銜廖鴻荃等呈請變通以濟時限。”乃“仿照成法,從權辦理,于局內添設兩爐,鼓鑄以一當十、一當二十、一當五十、一當一百各項大錢,當十者每枚重五錢,當二十者倍之,當五十、當百者如數遞增,錢之現模,一如舊式而加大焉。” 咸豐大錢從開鑄后不久即不斷減重,以致出現同種紀值的鑄幣大小重量相差懸殊的種種怪現象。如當十錢從最初的六錢,不斷減重至二錢六分,到后來甚至還出現小平型的咸豐當十錢。又如同為五十的大錢,最重者可達八十余克,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