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大王張叔馴傳奇 |
在圈內并不太出名,所以沒有人相信他能奪冠,沒有人買他的馬票。只有一個裁縫,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買了一張。然而奇跡突然降臨了,那天的跑馬居然讓張叔馴意外地獨占鰲頭!這下那個買他馬票的裁縫意外地發了大財,因為只有他一個人買張叔馴的馬票,那么所有的獎金也就由他一個人獲得,共有幾十萬元!那天,只見一箱一箱的現鈔被扛上出租車,那個裁縫興高采烈地運回家了。眼看著這一幕,連張叔馴本人也張口結舌!
當然,他真正“玩”出名堂、令他名垂史冊的,還是他那第一流的古錢收藏。 中國古錢大王的誕生 中國現代泉幣界向以“南張北方”為巨擘。“南張”指的就是張叔馴。 說來似乎難以置信,張叔馴身處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但從來沒有進過洋學堂,他的學問全是在高墻深院里跟私塾先生學的。他的國學老師是一位世稱“陳閣老”的老夫子,浙江海鹽人,是晚清京城里的老翰林,辛亥革命以后寓居上海。張叔馴師從這樣一位老學究,其國學根基自然不同凡響,加之家學熏陶(其父張石銘是甲午年間舉人),旦夕過眼之物,不是古籍就是古物,其文化學養和價值取向自然容易與傳統文化結緣。 張叔馴二十來歲的時候,就已經走南闖北,為收集古錢幣奔忙了。泉學家張絅伯曾記下他們的交往:“……牙制樣錢,以象牙雕成,形較常品為大,厚約三分,工精制美,至可寶愛。民國十四年,張叔馴得于故都宣內曉市冷攤,舉以相贈,友朋厚意,藉表謝忱。此種牙錢最不易得。”這種用象牙雕成的樣錢,歷來被視為極難得之珍品。因為那是朝廷在開鑄一種新年號的制錢時,鑄錢局把錢幣樣式設計出來之后,呈請皇帝過目的樣品,不可能多得,一般只雕一枚或幾枚,以供選用,所以大凡牙樣全是孤品,何況還是皇上的御覽之物。那時張叔馴財大氣粗,年富力盛,竟舉牙樣送人,可見其眼界和為人。 上世紀30年代中期,當北方的錢幣大家方若把泉幣藏品賣出來的時候,正是張叔馴雄心勃勃、大舉“擴張”的時候。他善于廣交朋友,又肯出大價錢,逐漸獲得了一批世上獨一無二的孤品,人們只要一提起這些古錢,就知道是他張叔馴的藏品。如五代時南唐李昪所鑄的“大齊通寶”,后梁劉守光所鑄的“應天元寶背萬”、“乾圣元寶背百”、“應圣元寶背拾”,史思明所鑄的“壹當伯錢”,王莽時期的“國寶金貴直萬”,元代篆楷“中統元寶”,欽察汗國的“窻國通寶” 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珍品。世上罕見的戰國齊六字刀幣,他竟然收藏了十六枚之多。 張叔馴對古錢的癡迷,遠非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