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工地挖出數萬枚古錢幣 |
發布日期:12-01-18 09:01:0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 |
拆遷工地挖出古錢幣,法院判歸原住戶。姚雯 漫畫 最近,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法院判決了江蘇首例私人向博物館追討地下文物案,原被告雙方為地下文物所有權的歸屬爭執不下。根據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我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然而,原告汪氏六兄妹卻認為,其祖宅地下挖出的古錢幣,所有權應歸自己所有。他們的訴求能得到法院支持嗎?法院歷時一年多時間的審理,日前終于給出了答案:汪氏兄妹勝訴。 古錢幣驚現建設工地 2009年10月12日中午,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越河小區一建設工地上,一個身背挎包的拾荒老漢正在這個已拆遷的廢墟上四處尋覓,希望能找些廢銅爛鐵換錢。他隨意扒開了一個泥坑,意外發現坑底散落著一些古錢,再往下扒,一堆密密麻麻的圓形古錢幣呈現在眼前! “啊,我要發大財了!發大財了!”看見眼前堆放著的古錢,這位拾荒老漢激動地叫起來。工地附近的市民聞聲紛紛圍攏過來,一探究竟。 哪里看見過這么多古錢幣!市民們有的脫下身上的衣服,包裹古錢幣,有的打開隨身攜帶的手包,往包里塞,工地頓時亂成一團。 “這些錢是國家文物,不能動!”看守工地的建筑工人立即上前制止,卻無濟于事,市民們為搶錢,你推我搡,差點打了起來。 坑內的錢幣一小部分被市民哄搶。見此,有人趕忙撥打了110報警電話。 接到報警,警方一方面立即出警維持秩序,一方面聯系了淮安市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到現場察看。 考古人員趕到現場后立即投入了考古、發掘工作。根據經驗他們認為,現場應該還有埋藏古錢幣的處所。因為,依照考古慣例,先人埋藏錢幣時不會將錢幣全部集中藏于一處,而是分開埋藏,這樣才會更安全,即使埋藏之處被人發現了,也不至于被“一鍋端”。于是,他們以淺坑為中心,向四處繼續挖掘。果不其然,在距淺坑東面僅1米遠處還有一個更大的埋藏坑,同樣埋藏著大量的古錢幣。當天,考古隊共出土銅錢5.5萬枚,而被哄搶的銅錢估計在1萬枚上下。 清理發現,這批被挖掘出來的古錢幣為機制銅元,為清代晚期至民國期間的錢幣。后經江蘇省文物局委托淮安市文物局進行鑒定,這些錢幣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就在博物館依照文物管理規定,準備將這批古錢幣收藏、保管起來時,突然來了幾位不速之客,自稱是這批古錢幣的主人,要求物歸原主。 他們是汪秉誠、汪秉正、汪秉仁、汪衛東、汪衛國、汪秉惠兄妹六人。江氏兄妹稱,自己的祖輩住在淮安市區原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