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名與國運(張春嶺) |
發布日期:12-04-24 08:39: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張春嶺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4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趣利避害是人們的共同心理,而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更是人們的普遍追求。在中國數千年的錢幣文化中,這樣的心態在花錢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反映。花錢是我國歷代鑄造的各類吉語錢、上梁錢、生肖錢、秘戲錢等等與民眾道德信仰、生活習俗有著密切聯系的錢類總稱。比如“招財進寶”、“狀元及第”、“龜齡鶴壽”等。 在花錢上鑄吉語以求福壽,是很正常的現象,而在正規流通的錢幣上打主意,想以此來影響國運的吉兇,就有點荒唐了。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自主新朝。他先后四次對貨幣制度進行變動,目的為不惜余力地搜刮民間的財富。其間發行了21種貨幣,且是一整套不足值的大額錢。王莽攝政時居攝二年即公元七年,第一次幣制改革始,除了流通的五銖錢外,發行新貨幣3種即“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可惜這些錢流通的時間只有前后兩年,原因十分簡單。王莽相信讖緯之學,迷信風水,一直擔心劉漢集團東山再起、卷土重來,他認為“劉”(繁體)字含金、刀,有兇煞之氣,“金錯刀”名字不吉不利,“錢”、“銖”均帶有“金”旁,因此,于公元9年第二次幣改時,就把帶“金”、帶“刀”的金錯刀、契刀和五銖錢全部廢除。王莽改制錢幣,并沒有延長他的新朝命運,在位13年就被推翻了。 安史之亂后,史思明一心想當“始皇帝”。鑄“得壹元寶”。此錢與開元錢并用,一當開元錢一百,與唐朝的開元幣并行。《新唐書?食貨志》載:“史思明據東都,亦鑄‘得壹元寶’錢……既而又惡‘得壹’非長祚之兆,改其文曰‘順天元寶’。”以附順于天意之意。但歷史的發展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順天”不順,“安史之亂”不久即被平息了,“得壹”、“順天”這對偽政權的錢已就悄然地退出了舞臺,成了歷史的陳跡。 要說吉祥,“永安一千”錢名夠吉祥了吧?當年金主完顏亮下令遷都燕京,建號中都時出土這枚錢幣,滿朝文武都認為是個大吉大利的兆頭。但吉祥的錢名照樣挽救不了鑄造它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迅速滅亡的命運。五代十國時期,劉氏父子盤踞幽州, 不僅洗劫百姓錢財,還大開殺戒,攻城掠地之后,實行屠城政策。這樣的人,還修煉長生不老之術,夢想永安千年,最后獲得滿門抄斬的結果,也算是罪有應得。 唐、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