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鳥巢”,他的團隊(遙石) |
發(fā)布日期:10-03-24 08:24:0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遙石 |
其實這個競爭機制是非常好的,要擱在以前,資歷淺的設計師或許很長時間都不會有機會能參與制作紀念幣。但引入了這個競爭機制,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而且對我們來說,即使沒有中標,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吸收他家優(yōu)點的機會。比如有一年,我們參與生肖狗年的競標,當時兄弟單位也拿出了生肖狗年的樣幣,當時他們應用了漸變的效果,立體而富有層次感,用一位評委的話,有如一幅畫的效果。而我們傳統(tǒng)意識是噴砂,以往也想過用這個效果,但考慮到紀念幣作為貨幣的一致性,放進手工制作,很難保證幣的一致性。說到底,這還是觀念的問題,從那之后,這種效果越來越被應用進紀念幣了。所以讓我們樹立起一種意識:需要突破觀念,不斷挑戰(zhàn)自己。誰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辨證地看待評審結(jié)果,還是發(fā)覺很多別人的長處,一反思,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讓所有人滿意才是最好的結(jié)果。不斷吸取、學習,不斷進步。
遙:有沒有想過提些建議,能夠讓這個競爭機制更加完善,更適應市場的新發(fā)展? 劉:我也有個想法,比如項目評審的時候,適當改變一下評審的結(jié)構(gòu),也可以找些經(jīng)銷商也參與進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市場的第一手反饋意見,對我們的設計也會有所幫助。做了這么多年,我也一直有一個遺憾:我們有些作品如果中標的話,或許也能得到很多收藏者的喜愛,但因為種種原因,失之交臂了,這些我們傾注了心血和才華的作品也永遠“深沉入海”了。 他的思考,他的理想 梁啟超于《新民說》曾指出:“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特具之特質(zhì),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shù),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jié),國乃成。”獨立思考,獨創(chuàng)精神無疑也是今日中國造幣業(yè)發(fā)展之第一要務。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使得許多東西開始趨同,而劉鴻鵬則想留住個性,讓他帶領下的設計團隊保持住“沈幣”獨有的特色,他無疑固守了自己的承諾。 遙:錢幣文化到底是什么? 劉:堅持自我,迎合市場,它們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什么,是我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曾經(jīng)去過法國羅浮宮,看過幾百年留存下來的紀念幣,經(jīng)過幾百年之后,把眼睛做亮這些效果也許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消磨了,只留下了浮雕。經(jīng)過歷史沉淀后,自然氧化的作用下,浮雕會呈現(xiàn)出一種屬于歲月的別樣美感。但像我們目前的產(chǎn)品,把眼光描亮了,把眉毛摳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