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鳥巢”,他的團隊(遙石) |
發布日期:10-03-24 08:24:0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遙石 |
說起這事都眉飛色舞了。
劉:搞錢幣設計,最有意思的就在這里。若干年后,你就能成為一個雜家。因為每次你設計的時候,接觸的都是第一手資料和那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很多老百姓無法了解的東西,都可以一手獲得。而且都是那些專家研究很多年之后的成果,與純粹書本上得來的,價值完全不同。錢幣設計必須要有生命力,它是一種有機的東西,要人能夠觸摸到這枚幣后面鮮活的有生命力的一些東西。 他的堅持,他的智慧 如果說,藝術家關心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那么設計師關心的就是別人的世界,尤其像劉鴻鵬這樣一位錢幣設計團隊的領軍人物。對于他來說,懂得游戲規則,或許比懂得做游戲本身更重要。懂得包括兩個方面:接受和汲養。 遙:這似乎是你個人很喜歡的一張照片,當時是在哪里? 劉:這是在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前拍攝的。當時是參與競標奧運獎牌的設計。奧組委組織了中央美院、清華美院,包括造幣,我是代表整個造幣行業,從專業角度去看歷屆奧運獎牌。雖然我也參與競標,但很遺憾最終沒有中標。不過可能也驗證了那句奧運名言“重在參與”。 遙: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常見? 劉:紀念幣的競標,是很殘酷的一件事情。往往是付出的很多,但未必得到回報。一般來說,我們會在團隊內部競標時選出幾十個樣幣,然后再推選出三個最優秀的作品代表“沈幣”去參加競標。但是在競標中只有一名獲勝者,而其他的哪怕只是一票之差也會同眾多落選者一樣被銷毀。幾十個人數十晝夜的辛苦也就付之東流了。比如水滸彩色幣第一組的競標過程就成為我們一個永遠的遺憾。當時下了很大的力氣,比如其中的一枚幣面上的那棵樹,原稿的設計上沒有根。我們在做的時候,就考慮到畫面的合理性,浮雕制作上進行了巧妙的處理,而且融入了連環畫那種風格。用色著意淡雅,契合古典名著的古典內蘊。在浮雕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服裝的細節,人物的表情,細節之處不斷地完善。但最終并沒有獲得評審的青睞。或許是由于我們的樣幣在色彩的沖擊力不是很強吧。按照以往的慣例,競標結束后,未中標的樣幣會銷毀,但這枚樣幣的照片永遠保存在我的電腦中,激勵自己,在保留自己的強勢前提下,也要吸取他家的優點。 遙:會不會泄氣?或者覺得這樣一個競爭機制是否還有需要改革的地方? 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