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停止上漲步伐 牛市調整還是熊市開始? |
歐洲,其他各國的售金量極少,因此歐洲各國央行售金對市場的影響更大。這不得不談到著名的央行售金協定(CBGA,CentralBankGoldAgreement)。 20世紀90年代,歐洲各國央行為了解決財政赤字紛紛拋售庫存的黃金,世界金價從最高400美元/盎司一路暴跌至250美元/盎司。為了避免無節制的拋售將金價徹底打垮,1999年9月27日,歐洲11個國家央行加上歐盟央行聯合簽署了央行售金協定,規定在此后的5年中,簽約國每年只允許拋售400噸黃金。事實證明,這一協定的簽署對黃金市場有著舉足經重的影響,協議簽署當月,國際金價即反彈了18%,并從此開始了漫漫牛市。 2004年9月27日,央行售金協定被續簽,又有兩個歐洲國家加入協議,協議內容基本沒有改變,唯一重要的變化是CBGA簽署國的售金上限從每年400噸提高到500噸,并且5年售金總量不得超過2500噸。實際上,除了2005年CBGA成員國的售金數量略微超過500噸,其他幾年均沒有達到售金上限,5年最終售金1883噸,特別是最后的12個月僅出售了155噸黃金,較第一回合有明顯減少。原因一是成員國財政狀況在過去幾年得到明顯改善,二是國際金價這些年不斷上漲,黃金儲備的重要性逐漸得到各國央行的關注。 2009年9月,第三輪CBGA續簽,并將售金上限從500噸/年再度下調至400噸/年。隨著金價的瘋狂上漲,歐洲各國出售黃金的意愿基本消失殆盡。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在第三輪協議簽署后的第一個年度,CBGA成員國售金僅為6.96噸,第二年更降至0.41噸。 那么,CBGA成員國未來將成為黃金的凈買入方嗎?筆者認為可能性不大。首先,歐元區各成員國目前債務纏身,首要問題是如何解決財政赤字,而不是如何讓央行資產保值增值。目前CBGA成員國黃金儲量仍高達1.08萬噸,占全球1/3,出售黃金無疑是緩解財政問題的一個重要選項;其次,黃金牛市在延續了12年后,已經出現高位滯漲的跡象,必將影響CBGA成員國增持黃金的動力。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歐洲各國央行的售金量一直與金價走勢負相關,在金價下跌時,央行售金意愿最強,而金價上漲時,央行售金意愿減弱,歐洲各國售金對國際金價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國際金價調整延續的話,CBGA成員國的售金意愿將有可能被再度點燃。每年400噸的售金量,對全球4000噸/年的黃金市場規模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當然,在各國央行中,除了CBGA簽署國是黃金的凈供給方,也不乏黃金的凈買入方。隨著大量國際資本的涌入以及國際金價的不斷上漲,新興國家央行成為購買黃金的主力。 但這一情況在目前已經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