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四大鐵礦石巨頭FMG陷財務危機,兜售基建資產遭多家中國企業拒絕
此一時彼一時,5年前中國鋼鐵(行情 專區)企業還要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看國際巨頭的臉色。如今,世界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澳大利亞FMG公司卻在向中國企業兜售自己的基礎設施資產以解資金之困。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剛成立10年的FMG之所以陷入財務危機,與其快速擴張的經營方式有關。如果這家公司真的出現債務違約,那將成為刺破其經營泡沫的最后一根針。
要知道,FMG的崛起正是建立在“發中國財”的基礎上,這家企業曾經與數家中國企業合作。事實上,FMG在挖出第一塊鐵礦石之前,已經預售了大筆貨物給中國客戶。
如今,FMG卻在為歷史埋單。一位接近FMG的知情人士表示,FMG已經與不止一家中國企業接洽,均被拒絕。“天津物資集團(下稱‘天物集團’)就曾放棄了FMG的銷售預付款融資方案,主要原因是風險太高。”
該人士稱,有中國企業了解到,FMG此前與摩根大通等銀行(行情 專區)簽訂了貸款協議,但與另一筆70.3億美元的融資發生條款沖突,“如果FMG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將面臨被債權人破產重整的可能性。”
本報記者查詢FMG財報發現,2012年該公司流動債務達到21.37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91%。
FMG和中國頗有緣分,不只是在大宗交易上。2009年,湖南華菱集團收購前者17.4%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昨天,華菱集團方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并沒有任何股權變動的信息,但避談了FMG的經營情況。截至發稿時,FMG方面尚未回復本報記者的采訪請求。
何以陷入危機
成立于2003年的FMG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全球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僅次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以及必和必拓。FMG成立之時,正是中國鋼鐵業爆發式增長的開始,FMG由此不斷擴產提速,成為繼三大礦山之后的新興鐵礦石巨頭。
將中國比喻為FMG的海外“衣食父母”一點不為過。FMG高層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透露,2012年,FMG大約有6000萬噸的鐵礦石出口至中國,今年預計出口達1億噸。
預售鐵礦石是FMG的“特色”,2004年10月,FMG宣布與河北文豐鋼鐵有限公司簽署長期購貨合同,約定在20年內每年向文豐鋼鐵出售200萬噸鐵礦石,為此文豐鋼鐵向FMG支付了1000萬澳元的預付款。同月,FMG又與江蘇豐立集團、江西萍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簽署類似協議。但直到2008年5月,FMG才挖出第一塊鐵礦石。
本報記者了解到,由于鐵礦需要巨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