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挑戰華爾街”的樓市猜想
逢低掃蕩的“中國大媽”和華爾街金融大鱷隔空對決半月,然而金價持續走弱讓高歌猛進的“中國大媽”尷尬被“套”,從中可以看出,傳統的投資思維正在受到沖擊,到底投資什么,才能抓住未來的錢?
幾大投資渠道誰能“打敗黃金”
置業底特律不靠譜的真相披露不久,塞浦路斯又引發了一場全球黃金大跌的危機,外圍經濟形勢的低迷收緊了人們的投資渠道,反觀國內市場,投資也處處受阻。
國際貴金屬價格連續多日“高臺跳水”,金融市場和專家看多看空后市不一,對于“中國大媽”被套牢,業內人士建議:“由于國際貴金屬價格暴漲暴跌是受多種因素影響,普通投資者需謹慎對待市場。”而國際金融理財師李智海也認為,黃金投資不宜作為家庭理財主要方式。
而從股票市場來看,股市大盤從2007年的6000多點一路跌到現在,甚至連站穩2300點都乏力,當年股海沉浮的投資者,不少人至今仍被套牢。
此外,期貨市場專業性要求更高,不利于普通投資者操作,而藝術品投資市場泡沫泛起,人為造市,包裝炒作十分普遍。筆者從一位從事藝術品拍賣的相關人士處得知,藝術品增值貓膩很多,不少委托拍賣的收藏者會找“自己人”去拍賣現場競拍,炒高價格,最終落回自己手中的時候,價格已經漲了無數倍,“而這種情況十分普遍”。
相比之下,房地產(行情 專區)市場的投資價值仍然被看好。郎咸平曾表示,“中國的房地產保值性要強于股市,黃金適合短期炒作,長期投資的話,房地產的增值空間要比黃金好。”在宏觀調控引導商品住宅去投資化,住宅“限購”持續執行的市場的市場背景下,考慮將資金投向具有可持續回報的商業地產潛力股有可能成為投資客的備選項之一。
調控后樓市失去投資價值了嗎?
“新國五條”中針對商品住宅的調控繼續加碼,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提高、二手房征收20%的個稅等措施令原本的住宅市場投資空間持續壓縮。而與此同時,各地政府及城市區域發展規劃政策頻頻出臺,助推商業地產市場向上行走。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表示:“隨著實體經濟回暖及商業地產租金不斷提升,商業地產的升值空間會越來越大,投資客對于商業地產市場的關注度也會越來越高。”
根據上海搜房數據監控中心統計,2013年第1季度,上海商鋪共計成交2773套,同比上漲18.45%;成交面積38.7萬平米,同比上漲36.46%。上海搜房數據監控中心分析師指出,2013年商鋪成交面積環比小幅下跌,主要是春節長假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