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取代黃金成下一個硬通貨 |
發布日期:11-09-21 08:43:2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作者:駱曉昀 |
銷售額達到330億元,無疑上海坐穩了龍頭的位置。廣東深圳的黃金珠寶銷售量也十分驚人,反之北京市場的銷售額并沒有想象中的高,與上海有差距。 黃金的需求主要包括兩部分:來自首飾業的需求和投資需求(一部分黃金用于工業和牙醫)。通常首飾業占據的份額最大,但不管是從絕對數量還是從相對比例來看,這部分使用的黃金一直在減少。 2000年到2007年,全球首飾業對黃金的需求從3205噸下降到2417噸,其占整個黃金需求量的份額,從接近80%減少到60%多一點,其中,西方國家首飾業對黃金需求量驟然下跌。 印度,全球最大的珠寶市場,其需求量到2010年為止幾乎未受影響;中國作為第二大市場,其需求量一直在增長。 許文軍給出的答案也證實了這一說法。他說,在中國市場首飾黃金的消費和金條的消費是在同步上漲的,不過近年金條消費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首飾消費。 上海亞一金店市場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媒體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可以肯定的是飾品黃金用量在不斷增大。2008年至今,就亞一而言,黃金飾品銷量已經翻番。而且銷售情況未明顯隨著金價波動而起伏。” 紙黃金:賺些買菜錢 2004年底,中國股市跌入谷底,對那些已經形成投資習慣的中國人而言,資金出路成了擺在眼前的難題。 “有個朋友多次預測了股票的漲跌,他當時告訴我,黃金是個可以玩的東西,聽從他意見我開始玩紙黃金,”有投資經驗的IT從業人員潘天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潘天已經記不清當年的黃金價格了,只記得自己買了10手紙黃金花了8000多元人民幣,“總共玩了一年左右吧,投資回報率雖然不高但也有5%了,比那時候的股市回報好多了。” 當年紙黃金的波動顯然滿足不了投資者逐利的意愿,除非有大資金量,否則賺錢還是不容易的事情。一年后,潘天投入了波動更為劇烈的期貨市場,但他卻從未涉足過黃金期貨。 “黃金期貨風險太大了,隨時可能爆倉,實在是不敢碰。”在潘天看來,期貨這種投資方式的設定就是做空不做多的,而近年黃金價格的連續增長,讓習 慣做空的他絲毫不敢染指,“雖然全世界處于通貨膨脹中,但無論如何農產品合約的起伏和通脹要低于黃金很多,在期貨市場而言還算相對穩定的投資品種。” 蔡莉是東莞一家意大利公司的采購,2008年的時候她也開始玩上了紙黃金,“公司要購買黃金,這是我的工作任務之一,所以每天必然要關注黃金價格,”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久而久之,蔡莉發現黃金的漲勢很不錯,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