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第一勝境 塔院寺——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塔院寺”1公斤紀念銀幣賞析 |
大白塔始建于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肚鍥錾街尽份d,此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傳言,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尸骨煉就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國有十九座,五臺山獨得其一,稱之為“慈壽塔”。據說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摩騰就是看到五臺山臺懷之地,似佛祖說的靈鷺山,且此地已有該佛塔才奏明漢明帝在五臺山修筑寺院的;由此可知,大白塔建造于五臺山興建佛寺之初,至遲在北魏時期已聳立于五臺山了。現在的大白塔,據專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權尼哥設計建造,將以前的慈壽塔置于大塔腹中;該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難,為五臺山之冠。
該幣面圖景由繁復交錯的院落組合,高低疊置,立體變化;在布局上空間層次豐富,寺廟建筑、佛塔,與山情松濤水乳交融,互為映襯與補充,逾顯得凝重深沉;若一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色彩明快、意境清幽的圖畫。寶塔通體渾圓,狀如藻瓶,從底到頂,精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據說塔頂之上,圓盤邊緣,吊裝銅質垂檐為36枚,每塊長2米馀,寬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掛風鈴三個,連同塔腰風鈴在內,共有252個。觀幣遐想,風和日麗,鳥雀圍翔,風吹鈴響,定是悠然成韻;觸景生情,則如身臨其景,實乃怡情悅心的佳品,若再生發,去一瞻白塔真容之心,豈不是更具實踐意義。(供稿:金秋商貿(北京)有限公司) 作者:連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