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短暫 誰在“獵殺”基金 |
核心提示:雖然基金在這一次大跌中有出色表現,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到最近的四年 ,大多數情況下,基金只是被動挨打的角色。 8月8日,在美債沖擊波的襲擊下,A股暴跌3.79%,次日突然上演大逆轉,上證指數周跌幅縮小到1.27%;深證成指周跌幅更是只有0.43%。 而基金的表現則相當不錯,據新時代證券測算,593只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凈值加權平均上漲0.44%。其中411只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加權平均上漲0.25%;180只開放式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上漲0.77%。 這次能夠成功躲過美債沖擊波的襲擊,有賴于基金的提前減倉。 公募基金大幅度減倉始于7月最后一周,當周基金大規模撤離。據申萬研究所測算,7月25日至29日一周,開放式基金倉位大幅下降3.46%至79.48%。接下來的一周,基金減倉的勢頭并沒有停止。8月份的第一周,開基倉位再度下降3.56%至75.91%。 雖然基金在這一次大跌中有出色表現,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到最近的四年 ,大多數情況下,基金只是被動挨打的角色。 人才凋零的基金業 肖風退居二線了,博時基金公司的公告證實,從7月28日起,肖風不再擔任博時基金總經理,只是在新任總經理到崗前代理公司總經理職務。 1998年就投身博時的肖風是基金行業的“大佬”級人物,在基金業,能夠稱為“大佬”的不多,但是華夏基金的范勇宏、嘉實基金的趙學軍、博時基金的肖風、南方基金的高良玉、華安基金的韓方河,這五位都是能讓行業信服的大佬級人物,他們都帶領著各自的基金公司走過輝煌的歲月。 但是至今,韓方河入獄、肖風離職,范勇宏也屢屢傳出會離職的消息,由此,不難看出基金業人才的凋零。 而與2008年以來公募基金的滯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后最熱衷做的私募產品這些年的發展卻如火如荼。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國內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共有242家,運行中的私募產品共628只,這些陽光私募產品的總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了2000億元。和2009年年底相比,私募基金數量大幅增加。其中,私募基金公司增加了84家,運行的私募產品增加了279只,而資產管理規模增長幅度高達150%。 從2007年開始,伴隨著公募明星基金經理離職潮的,是陽光私募的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之前成立的私募產品只有10只左右,而2007年新發行成立的私募產品就有80只,2008年新成立的私募產品擴大到95只,2009年該數量更是提升到165只。2010年更是進入了加速階段。 私募的規模在膨脹,私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