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期市魅影:是誰導演這場沽空大戲? |
商制度,主要是便于國內銀行將手里的巨額黃金白銀凈頭寸,與國內黃金開采企業開展對沖交易,同樣也能降低境外期貨交易市場價格忽然大幅波動衍生的投資風險,但相關部門對開展做市商制度仍相當謹慎。 狙擊“中國概念”,全球投資銀行在白銀期貨方面似乎找到新的突破口。據記者了解,在國外對沖基金界,一種圍繞“中國概念”的博傻投資法相當流行,即當對沖基金看到中國白銀成交量大增,他們便認定中國白銀需求增加而買漲白銀期貨。 瑞銀(UBS)貴金屬策略師埃德爾·塔利(Edel Tully)表示:“中國投資者(的購買熱情)是今年4月份銀價飆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對中國白銀買盤的青睞,的確吸引大量國際投資機構4月追漲白銀,但最后卻成為投資銀行反手沽空的犧牲者。”前述國內銀行貴金屬交易部門主管表示,但是,如果國內白銀市場遲遲不能解決全球白銀定價權缺失的問題,下一個直接受害者,則可能變成國內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