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瘋漲暴跌一路“過山車” 底部確立再入市 |
“瘋漲”的白銀自五月開始便一路暴跌,盡管中期價格有所回調,但今晨國際期銀亦價格走低,截至收盤,7月份交割的期銀價格下跌64美分,報收于每盎司33.49美元,跌幅為1.9%。與4月29日的記錄高點每盎司49.20美元相比,國際期銀至今累計跌幅已達31.9%。 國內方面,上海金交所白銀T+D在五月初的“黑色一周”連日跌停,各大銀行紙白銀的價格也出現了斷崖式跳水,投資者還未來得及抽身,已被“套牢”,損失慘重。對此,多位分析師均建議投資者觀望一段時間后,待銀價底部確立后再入市。 白銀暴跌投資者抽身 “10萬元進去,現在已經虧了一萬四了”,“珍愛生命、遠離白銀”,“準備割肉離場,減持一半”……滬上“紙白銀”貼吧內,不少消費者已出現了惶恐情緒。“今年2月底入市到現在虧了兩萬多。”市民馬先生告訴記者,“等銀價稍微回復一點以后,就準備不做了,估計紙白銀再回到10元一克的高位,基本是不可能的,行情已經過去。” 白銀價格的暴跌,或多或少影響了滬上金銀店白銀飾品、白銀制品的銷售。上海老鳳祥銀樓李經理告訴記者:“從銷售情況來看,消費者是買漲不買跌的,五月份以后,白銀制品的銷售和之前相比稍微受到點影響,不過由于結婚的剛性需求,銀餐具、銀飾品等的銷量影響還是不錯的。”而由于白銀飾品的價格包含了品牌、加工等多種因素,成本價的變動短期內并未作用到銀飾品的價格。 紙白銀最適合普通投資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滬上白銀的投資渠道有三種:其一,買銀條、銀飾品、銀幣等實物銀;其二,參與類似期貨保證金,具有交易杠桿的T+D延期交易;其三,參與銀行的“紙白銀”投資。 工商銀行貴金屬部相關人士對記者分析道:“白銀T+D產品顯得風險過高。投資者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簡而言之,15%的投資可以進行100%的交易,杠桿式的交易收益大,風險也大。這就要求投資者對于白銀市場有深刻的了解,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 上述人士同時提到,近日上海金交所頻繁調節保證金比例,也是為了提醒投資者控制好倉位,約束消費者“以小博大”的心理。記者從上海金交所網站獲悉,在短短一個月內,上海金交所曾將保證金從12%一路提至歷史最高水平20%,而隨著白銀合約行情趨穩,保證金比例又依次下調至18%、15%,甚至10%。 中國有色網宏觀經濟及貴金屬研究員韋赤善告訴記者:“白銀投資的三種渠道中,T+D的風險最大,多數為機構持有,實物銀不易儲存和變現,不主張長期持有,紙白銀更適合非專業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