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良”的新邊業銀行券 |
發布日期:13-01-30 08:46: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邊業銀行有舊邊業銀行和新邊業銀行之別。邊業銀行最早是由西北籌邊使、皖系軍閥徐樹錚以“開發邊疆,鞏固國防”為名呈請北洋政府立案,于民國七年(1918年)設立的。邊業銀行成立后即享有發行紙幣、代理國庫的特權,總行原設于庫倫,后遷至北京。1920年直皖戰爭,皖系失敗,徐樹錚逃亡被通緝,邊業銀行為直系軍閥掌握。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軍閥張作霖戰勝直系軍閥后接辦邊業銀行,史稱新邊業銀行。民國十四年(1925年)4月,獲得北洋政府財政部核準,新邊業銀行在天津法租界巴黎道舊邊業銀行原址籌備開業。資本總額定為二千萬元,以張學良為總理,設總行于天津,在北京、上海、張家口、奉天、長春、哈爾濱和黑河等地設有分行。
新邊業銀行繼承舊邊業銀行的紙幣發行權。在籌備期間,除接收舊邊業銀行在財政部印刷局印制完成但未加蓋地名發行的民國十年版一元、五元、十元3種鈔票約五、六十萬元外,另委托財政部印刷局自行設計印刷一角、二角輔幣券一批,數額為二百萬元。在新邊業銀行訂印鈔票之前,曾將角票票樣呈送張作霖審閱。張作霖看過票樣后說:“咱們發票,他媽的是憑天良,不能坑人,票子上要蓋上“天良”戳子!备嬲]新邊業銀行管理者發行新邊業銀行券應該十足兌現,不能坑害百姓。話粗理不糙,F今所見,在新邊業銀行最早發行的鈔票(其中既有接收舊邊業銀行未及發行的一元、五元、十元3種面額鈔票,還有民國十四年委托財政部印刷局另行印制的一角、二角輔幣券)上,都能找到“天良”二字紅色或黑色戳記。與一般銀行鈔票上只印制或加蓋有銀行董事長(總經理)的職務、名字圖章不同,這已成為辨別新邊業銀行早期發行鈔票的重要依據之一。 新邊業銀行除發行上述鈔票外,還發行有民國十三年(1924年)版銀元票,有一元、五元、十元3種面額,票面上加蓋有“山東”字樣,主要流通于濟南;民國十四年(1925年)發行加蓋有“哈爾濱”字樣的大洋券,流通于中東鐵路沿線;民國十四年(1925年)還發行加蓋有“天津”地名的大洋兌換券3000萬元;民國十七年(1928年)張學良進行金融改革,該行發行有加蓋“四行號聯合發行準備庫”及“東三省”字樣的大洋兌換券。新邊業銀行發行鈔票為奉系軍閥掠奪籌集了大量的統治經費,同時該行也依靠與奉系軍閥的關系,獲得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和經濟上的壟斷特權,迅速發展壯大。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被日軍占領,新邊業銀行資產亦為日人占據。偽滿洲國“中央銀行”成立后,先后收兌了邊業銀行發行的哈大洋票和大洋兌換券,并于1937年將該行關閉。新邊業銀行發行的紙幣,無論是大額還是小額鈔票,確實自始自終都是十足兌現,直到最后被關閉結束時也分文未坑害過持票人,可謂有“天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