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通紀念幣和金銀紀念幣從1979年開始到現在已走過了34年光輝歷程,在這34年里,我們國家的紀念幣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競標機制和制造手段的提升,紀念幣的設計、制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兩年發行的奧運紀念幣和建國60周年貴金屬紀念幣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從貴金屬紀念幣的生產過程來看,設計圖稿是貴金屬紀念幣鑄造的靈魂和根本,而生產工藝則是在鑄造中完美再現設計圖稿的手段和條件,是升華設計靈魂的關鍵和二次創作。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幣公司”)美術設計組應該感謝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老大哥單位及中國金幣總公司,我們也有幸參與到這些設計工作中來,從2002年到現在的11年中,我們這支年輕的隊伍懷著一份熱情、一份執著、一份憧憬,積極的參與到紀念幣圖稿設計工作中,不斷學習,得到了鍛煉,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更多的是看到了我們的差距和不足,激發我們迎頭趕上的決心。
紀念幣設計幾點感受
1:紀念幣應該是藝術、文化、技術的結合體
必須承認,錢幣設計是一項思想性、創作性很強的藝術活動,同時在設計中要注入它相應的文化內涵,并通過一系列技術、工藝手段來實現它,這樣才能稱得上一枚真正意義上的幣,因此作為一名設計者,首先要像藝術家一樣的去思考,去追求,只不過它是濃縮在方寸之內的藝術世界,賦予了貴金屬藝術、文化也就是賦予了它生命,從而使冷冰冰金屬產生無窮的魅力。從美國的鷹洋幣到加拿大的楓葉幣,從澳大利亞的袋鼠幣到奧地利的音樂幣,以及中國的熊貓幣它們無一不體現它們本國的藝術、文化和錢幣技術,從而產生豐富多彩的錢幣世界。
2:紀念幣設計是主體對客體的心靈感受
1500年前的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道: “思理為妙,神與物游”,所談的是藝術想象的魅力。又說“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說的是主體對客體的心靈感受;“神”即精神,是指思維活動的基本意向,“物”則指作者頭腦和心里所想到的事物表象,作為“神思”的主體――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的藝術想象也不是憑空而想,除了具有洞察事物的能力,還應該具有構思、思維和想象的能力,紀念幣設計的作者如果做到與客體的心靈感受,才能物我交融,創作出靈動、永恒的設計作品。
3:紀念幣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要不斷創新
縱觀目前世界的紀念幣設計風格,大體上是從過去直白的寫實手法演變為綜合的運用抽象、寫實、虛實結合等多元手法來表現主題。隨著中國錢幣愛好者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的日漸提高,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作為錢幣設計者,不要重復過去,要不斷的否定和戰勝自己,要不斷自我創新。紀念幣是方寸之內要表現無限的空間,如何成功的運用簡練、裝飾、抽象的設計語言和視覺符號,往往能起到以少勝多,以小見大的效果。譬如2000年發行的“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項目就是很好的典范;其次是加強對紀念幣美術設計規律的研究,樹立現代的紀念幣美學觀和審美情趣,并逐步引領紀念幣的審美意識。
4:紀念幣題材的立項是否能給予設計者更大的發揮空間。
在立項上,中國紀念幣的政治題材在項目整體上占的比重較多,強調紀念性、政治性標志建筑或人物為主題,這就決定了圖稿設計的藝術表現手法變化不多。而國際上各國多以自然、歷史、人文等作為紀念幣的主要選題,條件限制相對寬松,所以圖稿設計敢于突破,具有廣闊的藝術想象和表現空間,題材的性質對設計師的激情和心情有一定影響,比喻可以針對兒童和青年的興趣愛好,開發一些中國民間的題材,或兒童題材,豐富題材的多樣性。
5、加強藝術交流,多方面的提高設計者的素質。
設計者的修養與藝術素養是設計師畢生的追求,因此,設計師只有不斷進步才能創作出更好、更新的作品,要提升設計者的素質,一方面要靠設計師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可以多加強溝通、交流,比如召開一些年度項目研討會、座談會、參加設計沙龍等,拓寬思路,開闊視野,也可以吸收社會其他藝術領域的設計思路或成果,轉化到我們的紀念幣設計領域上來。還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區域性錢幣設計大獎賽,對設計優秀者給予重獎,激發設計者的創作熱情,同時鼓勵設計人員大膽創新等等。
6:學習、揣摩國外的設計手法
國外的設計手法不拘一格,既有寫實風格、抽象風格、意象風格甚至還有浪漫主義色彩。
以上是筆者在南幣公司設計者一些不成熟的感想,雖然我們的紀念幣設計水平與一流水平還有差距,但我們已經在這方面正努力著,并在不斷的進步和提高,相信有了這種執著的追求,我們紀念幣設計的整體水平就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