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美術史和新中國貴金屬幣 |
發布日期:13-01-30 09:04:3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黃瑞勇 |
新中國貴金屬幣30多年,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逐漸風靡收藏界。俗話說,藝術無國界。新中國貴金屬幣之所以受到國內外藏家歡迎,其根本原因在于幣上所展現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內涵。而中國古代繪畫入幣,無疑極大地吸引了收藏家們的眼球。
我們知道,繪畫本身是平面藝術,而錢幣是立體藝術。中國古代繪畫的優秀作品,在美感上讓人賞心悅目之極。可是欲從平面藝術轉化為錢幣的立體藝術,就需要錢幣設計師和雕刻師的二次創作。事實上,新中國的錢幣設計師們不負眾望,通過對錢幣上鏡面、噴砂、浮雕、線刻等元素的良好運用,最終讓中國古代名畫在新中國貴金屬幣上光耀動人。 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祖先們留下的這些驚鴻巨作。自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創作于春秋時期,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的《人物馭龍圖》就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期的三幅帛畫之一。該幣描述了一佩劍男子以龍為座騎,巡游天河的場景。1998年1/10盎司《龍文化》金幣就很好地展現了這美妙的視覺藝術。到了漢代,瓦當是非常重要的藝術形式――如1980年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紀念幣中的古代射藝金銀幣就取材于漢瓦當。這幅藏于國家博物館、名為《古代弋射》的漢畫像磚,極好地展現了漢代民俗文化:荷塘之旁,樹蔭之下,兩個壯漢,正張弓欲射。天上大雁見此情形,驚慌失措,展翅力飛。須知,在中國美術史上,畫像磚藝術將繪畫與雕塑集與一身,結構嚴謹,構圖上獨立而完整,其表現手法和藝術形象都具備了繪畫藝術的特征。 到了魏晉南北朝和唐代,中國繪畫藝術從質樸漸次走向全盛,這時期的很多重要畫家以大幅作品和壁畫傳承于世。如著名畫家顧愷之,以天才文人曹子建的名篇《洛神賦》為藍本,繪就傳世巨作《洛神賦圖》。由于紙質纖維的保存壽命原因,我們當今所看到的該畫其實是宋人摹本。1999年,《洛神賦圖》以八橫連的形式出現于新中國銀幣之上,其山水之靈秀,其人物之風韻,其空間之開闊,令人擊節。而石窟壁畫的出現,不能不說是我國藝術史上一個奇跡。2000至2002年,我國發行了中國石窟藝術——敦煌和龍門金銀紀念幣,極好地在圓寸天地展現了這偉大的藝術成就。5盎司龍門金幣背面為著名的《皇帝禮佛圖》,原畫像石碑現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示了北魏孝文帝頭戴冕旒、身穿袞服,在諸王、中官及手持傘蓋、羽葆、長劍、香盒的近侍宮女和御林軍的引導簇擁下,虔誠禮佛的情景。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位于浦西的城市足跡館中展示了5盎司敦煌金幣的原圖——《初唐舞樂圖》。該壁畫原作位于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于唐代貞觀16年(公元642年)完成,描述了佛教凈土變中的精彩樂舞。該舞來自西域,又叫“胡旋舞”。而2盎司敦煌銀幣上的《盛唐菩薩像》經二次創作,在幣上巧妙地運用高浮雕、噴砂和反噴砂技術,最終征服全球專家的挑剔眼光,而榮獲克勞斯世界硬幣大賽之“最佳銀幣大獎”。唐代開始,繪畫藝術更上高峰,“曹衣出水、吳帶當風”,“青綠山水、金碧山水”,大畫家、大國手比比皆是,為中國繪畫藝術增添無限風姿。金銀幣上,如吳道子的《至圣先師孔子像》、韓滉的《五牛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以及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均反映了這些令人至今沉醉不已的經典之作。其中,1998年發行的5盎司《簪花仕女圖》銀幣為中國歷代名畫中第一款彩色銀幣,由瑞士休格南公司采用移印技術精制而成。需要指出的是,現保存下來的張萱《搗練圖》實為宋徽宗摹本,藏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另外如1985乙丑牛年8克金幣和15克銀幣,由于采用了韓滉《五牛圖》中的局部,肌理特別細膩,用放大鏡慢慢欣賞之仍曼妙無比,因此該套金銀幣榮膺1985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之金杯大獎。 宋代是中國藝術史上迄今難以逾越的高峰,其主要原因是徽宗皇帝本身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影響下,宋人創作了無數傳世名篇,如赫赫有名的張擇端之《清明上河圖》,描述了宋都汴梁市井之繁華。其人物之鋪排,其內容之豐富,其場面之浩大,令人嘆為觀止。清明上河圖銀幣于1998年發行,為中國錢幣界大師羅永輝先生的扛鼎之作。其工藝采用仿古銀色,采用六橫連方式。包裝極精美,隨包裝附有《清明上河圖》之印制手卷,端是可愛。另有著名畫家陳居中的《四羊圖》,其局部被用來雕刻成1991辛未羊年1盎司鉑金銀幣,也極出彩。 元朝著名界畫家王振鵬所繪的《金明池競渡圖》,描述了北宋皇帝在汴梁皇家園林觀看水軍操練的場景。所謂界畫,是先用尺子和圓規在宣紙或帛上先畫好亭臺樓閣或其它建筑物,然后在空處補以樹木花草和人物動物。《金明池競渡圖》現藏于臺北故宮,1995年5盎司龍舟圖金銀幣就以它為藍本。5盎司龍舟圖金幣實鑄量不到50枚,是新中國金幣中最名貴的品種之一。不得不提1994年嬰戲圖金銀幣,里面用子孫和合圖、夏(夏景戲嬰圖)、秋(秋景戲嬰圖)、冬(冬日嬰戲圖)四幅背景圖突出了宋元小孩的可愛,令人百看不厭。該4幅原圖目前也藏于臺北故宮。 宋元以降,中國繪畫基本都是走文人路線。1999年發行的明清扇面畫銀幣便是如此:如“青藤白陽”之白陽陳淳的《竹石水仙圖》、“浙派殿軍”藍瑛的《櫻桃小鳥圖》、汪澄的《秋溪游艇圖》、張熊的《花卉圖》、錢慧安的《柳塘牧牛圖》。這套銀幣,兼工帶寫,清新可人,是新中國第一套扇形貴金屬幣。此外,陳老蓮的《屈子行吟圖》也被再創作,而最終成為1985年中國杰出歷史人物之屈原銀幣。 清朝的著名畫作入幣的,絕對不可忽略宮廷畫家郎世寧。此君為意大利人,來中國后歷康雍乾三世,見證了清王朝的全盛時期。郎世寧原本在西方學習繪畫的透視技法,來中國后又吸收了中國的工筆和寫意技巧,因此其作品兼有東西方風格,而達到極高的藝術水準。其創作的《竹蔭西狑圖》目前為沈陽故宮鎮宮之寶。1989年此畫在意大利展出時,當時意國總理Francesco Crispi曾欲出價2000萬美元買下。他認為此畫出自意大利頂級畫家,當然也是意大利之國寶。該圖被采用為1994甲戌狗年5盎司金銀幣圖。另有郎世寧經典《十犬圖》之《蒼猊圖》,圖上蒼猊(一說藏獒)虎虎生威,為甲戌狗年12盎司金銀幣所用。其實郎世寧畫作入幣最精彩的,當屬1993年《孔雀開屏圖》之金銀幣。該幣上,一只孔雀收斂羽毛,然另一只孔雀盛裝開屏。該幣上的孔雀由白文均先生雕刻,羽毛根根出彩,令人過目難忘,最終榮獲1993年度克勞斯世界硬幣大賽之“最佳銀幣大獎”。 除郎世寧外,畫家冷枚的《梧桐雙兔圖》被二次創作為1999己卯兔年1公斤金幣。該幣只發行區區15枚,極度珍稀,也是上海銀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最后是海派大師任伯年的《三羊開泰圖》,讓1991辛未羊年12盎司金銀幣熠熠生輝。任伯年人物、花鳥之功力登峰造極,其作品入幣,讓觀者在圓寸天地贊嘆不已。 幾千年的歷史積淀,老祖宗給我們遺留了太多的藝術財富,在新中國貴金屬幣上只能稍作評點。慢慢欣賞這些名畫,了解這些名畫背后的故事;然后再仔細欣賞經二次創作后的這些貴金屬幣,分明讓我們感受到一股涌自心底的愉悅,經久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