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援越歷史的1965版軍用代金券 |
中國人民銀行曾經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印制過一套珍貴的“軍用代金券”。該套軍用代金券全套共計六枚,面值分別為:壹分、伍分、壹角、伍角、壹圓、伍圓6種面額,正背均為膠版印制。其中壹分至伍角票上印有雙英文字冠;壹圓、伍圓票上則除了雙英文字冠之外還印有6位數編碼。
軍用代金券正面均采用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風格,以中華花卉、花紋、版畫、年畫等藝術風格的圖案來裝飾襯托主景、面額數字和固定四框花邊。背面均采用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的模式,用民間花紋圖案裝飾襯托中文、阿拉伯面額數字。背面的左右兩側分兩列分別縱向印有“禁止市場流通”、“僅限內部使用”字樣。軍用代金券票面無發行機關、無行長章、無國徽字樣、圖案,但有“軍用代金券”字樣名稱,表示該券不是流通貨幣,而是替代貨幣的性質。
六種軍用代幣券的具體圖案特征如下: 壹分券:主色調為草綠色,底紋線為淺黃色。正面主圖為運輸飛機。右邊為“壹分”大字樣。雙英文字冠則在左下角位置。 伍分券:主色調為紅色,底紋線為淺黃色。正面主圖為運輸飛機。與伍分券相同。飛機圖案的正下方以及左右兩側共計印有三個“伍分”面值字樣。雙英文字冠則在左上角位置。 壹角券:主色調為藍色,底紋線為紅色。正面主圖為風馳電掣般行進的列車。該列車圖案與第二版人民幣的貳角券主圖類似。火車圖案的左邊的“壹角”大字樣,右邊則為“壹角”小字樣。雙英文字冠則在右上角位置。 伍角券:主色調為深棕色,底紋線為淺黃色。正面主圖為風馳電掣般行進的列車。圖案與壹角券相同;疖噲D案的左右兩側對稱印有等大的“伍角”字樣。雙英文字冠則在左下角位置。 壹圓券:主色調為深綠色,底紋線為淺黃色。正面主圖為在山間行進的裝滿物資的解放牌軍用卡車車隊。軍用卡車圖案的右邊為“壹圓”大字樣。字冠號在左上角。 伍圓券:主色調為棕紅色,底紋線為淺黃色。正面主圖為廣西近越邊境出口的鎮南關的圖像。其左邊為“伍圓”大字樣。字冠號在左上角。 1965版的軍用代金券之所以彌足珍貴,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發行背景特殊 1961年美國在中南半島發動越戰。應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胡志明等領導人的請求,中國政府對越南提供了一系列的軍事和經濟上的援助。1965年4月12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加強備戰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盡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斗爭。 隨即,中國政府秘密派出后勤和防空部隊開赴越南。為解決部隊支付問題,保證人民幣不帶出國境,中國人民銀行受中央軍委委托,于1965年4月24日印發了一組“軍用代金券”,規定與人民幣等值使用。此券不是在我國的土地上發行流通,而是在異國他鄉的越南使用,是援越抗美的歷史見證,因而這在我國貨幣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二.流通時間較短 1970年7月,中國援越部隊在完成援越任務后,全部撤回中國境內,“軍用代金券”則全部由中國人民銀行廣東、云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兌換收回。從1965年4月24日的發行日計算,軍用代幣券前后僅流通了五年多的時間。其流通時間較短。 三.回收銷毀徹底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在1982年12月22日發出的(82)銀發字第406號《關于銷毀軍用代金券的通知》的精神中明確指出:“軍用代金券”原來只作為出國軍隊內部清算經濟往為時使用的,現在這個任務已結束多年,這部分“軍用代金券”也沒有長期保存的必要。故決定予以銷毀。 該《通知》中還規定了銷毀細則: 一、在銷毀之前,必須對所存“軍用代金券”全面復查核實。庫存數應與“585特種票券”表外科目登記簿的余額一致。如有不符,一定要認真查清。 二、這項工作是一件保密工作,原來經手這項工作的人員范圍是很小的。因此,在銷毀工作上同樣要做到保密、嚴密。指定專人,負責到底。 三、銷毀辦法可以按人民幣的銷毀辦法處理,嚴密手續,絕對安全,派可靠人員監銷。并填制一式兩份銷毀表,一份憑以轉銷“585特種票券”表外科目登記簿,一份上報總行備案。 1965版的軍用代金券中以伍圓券最為珍貴。原因在于當時的社會生活水平還比較低,援越抗美各部隊干部每月工資都只有20-30元,普通士兵每月津貼則僅有6元,且以代金券的形式發放。規定只限在我軍各軍人服務社購買牙膏、牙刷及各日常生活用品,禁止在越南市場流通。所以一般人都發不到伍圓券;即使有拿到的人,但考慮到要作廢,所以回國后就兌換了,根本舍不得去保留下來。民間留存極少。 1965版軍用代金券在當時使用時,中國人民銀行也選派精干工作人員隨軍出國,在出境口岸和后勤部門負責發放、兌換及儲蓄、匯款工作。若需持軍用代金券匯往國內者,則由專門機構兌換成人民幣再寄往國內。 正是由于軍用代金券使用時間短、范圍小、收回較徹底,流散在民間的非常稀少,故目前市場價格極高,約在20萬元人民幣/套。一般只有在拍賣會上才能見到其全套陣容了。(圖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