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大題材金銀紀念幣設計圖稿和樣幣(五) |
發布日期:14-01-17 09:10:0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丁一 |
公元2000年的到來,使整個世界都為之轟動起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為這新世紀的第一縷陽光最先照到自己的土地上爭的面紅耳赤。還有“千年蟲”帶來的無名的焦慮,甚至有的專家感覺到了世界末日來臨了,“千年蟲”會影響全世界計算甲的使用,飛機航班的時間控制也將變的不可能等等。正是在全世界為了新世界到來喧囂的時候,1999年6月,中國金幣總公司卻正在默默的做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千年紀念”金銀幣的設計圖稿征集。 這次畫稿的征集是繼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金銀紀念幣的設計征集之后的又一次大規模全國性的設計征集活動,征集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機關刊物《金融時報》上,以較大的篇幅刊登了《關于征集千禧年金銀紀念幣圖稿的啟事》。這則啟事的主要內容是:為迎接2000年的到來,歡慶人類新紀元的千禧之遇,特向社會征集“千禧年金銀紀念幣”圖稿。啟事說明了該套金銀紀念幣的圖案主題要求,設計技術要求,圖稿的評審方式和稿酬等等。 一、圖稿征集的過程 征集這套“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的設計稿時,沒有最后確定項目的最終標題。當時是以“千禧金銀紀念幣”的名義發布征集啟事的。在啟事文告中明確了設計圖案的主題要求有三個: 1:體現中華民族騰飛向上的意境。 2:表現新的千年之際世界發展的趨勢。 3:表現世界人民共同關注的世界環保、人口、生存空間等重大主題。 因為是在全國范圍內向整個社會征集畫稿設計,因此沒有準入的門檻,只要是看到此啟事的中國公民,都可以按啟事刊登的地址寄來設計方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農村文化館熱心的工作人員和農民兄弟。經過初選大部分的稿件不盡如人意。要在有限的稿件中挖掘主題,盡可能化腐朽為神奇。經過幾輪專家論證和評審,有關領導又認真權衡,最終確定了畫稿內容,并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審批。 期間,有的專家領導又提議改動這套金銀紀念幣的標題,千禧年接近民間俗稱,還是“千年紀念”這個標題要好一些。更有專家提議,何不請總書記題寫“千年紀念”字樣并簽名,這樣紀念意義會更大。千年紀念的分量會更重。縱觀整個過程,征集啟事發布后,征集的效果不如人們期待的那樣,有很多美中不足。 二、創新的設計思路 新世紀,新氣象。這套“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的題材很好,但是設計構思極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發行了此類題材的紀念幣,例如基里巴斯就是以日期變更線來設計這枚紀念幣的。它將一枚幣用日期變更線的曲折造型切割成兩半,拼成一枚紀念幣,很有技術上的創意,可是利用日期變更線,用太陽光照的先后表達新世紀最早的一天,這種理念還是寫實的,大多數國家用的都是寫實的手法,無非是太陽、地球,等等。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套“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的設計,卻很大氣,很創新,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尤其是背面圖案,以時鐘分割為基本構圖,表明人類歷史是在不斷前進,任何人也阻擋不了歷史車輪的向前趨勢。在這基本構圖中,象征十二個時辰的角度,將圓周360度分割成等分的30度,每30度賦予一個內容,共同組成人類在新世紀將要面對的挑戰。 這些人類面對的新世界挑戰內容十分完整,從日月山水的自然環境,到人類的衣食住行,科技,農業,等無所不含,基本上覆蓋了當前我們的思慮:大氣排放、環境保護、食品安全,還有很多。這套紀念幣已經發行了十多年了,如今看到它的主題表達還是很貼近當代全世界人民都關心的問題,這是多么地有前瞻性的設計眼光啊!中國的簡約設計,為這類紀念幣提供了很好的設計典范。 三、正面主題的“提升”愿望 1999年底,北京世紀壇完成建設,并且在中央領導的見證出席下,宣布了迎接千禧年的中國各族人民的歡慶心情。當時,江澤民總書記親自主持了儀式,雖然是天氣寒冷,但是當鐘聲敲過24點進入2000年元年零時,還是全國歡騰。此景的回憶,不由我們想起當時設計這套“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時的一件重大的設想。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2000年的到來確實是件幸運的事。中國金幣總公司很想抓住這個機會,在這套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千年紀念”主題上做更大的提升,當時經過充分準備,通過適當的渠道,向江總書記辦公室表達了想由江總書記為這套“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題寫“千年紀念”字樣并署名的愿望。如果真的這樣,這套金銀幣必將更加出彩。因為國家元首的題字和署名鑄在金銀紀念幣上,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至今尚無先例。我們期待著奇跡的出現,正是因為難度太大,不大可能辦到,才稱之為奇跡。中國金幣總公司將百分之百的努力,付諸于百分之一的希望。結果,江澤民主席未能在這套“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圖稿上簽字,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中國傳統魏碑體字體的“千年紀念”。 四、面額的風波 中國發行“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也是第一次發行10公斤的金幣,當時世界上尚未出現有10公斤的當代金幣規格,可以說這是此套“千年紀念”金銀幣的主要亮點之一。當時這枚10公斤金幣標的面額是30000元,按比例來說,在20世紀末,這種面額的數據完全是正常的,因為5盎司金幣當時均標500元的面額。1盎司金幣為100元面額。銀幣1公斤面額為300元,和目前的面額完全一樣。金幣的面額總體標的比較低。應當說,這也是國際慣例。事實上,金銀紀念幣標的面額數據完全是為了體現本身的貨幣特征,是法定貨幣的重要標志。沒有面額就成為紀念章了。正因為有了面額這個特定標志,才有了它們貨幣角度的價值,具有了貨幣的地位,才能更好的保護。因為偽造金銀幣就是偽造貨幣。從另外一個意義上來說,只有面額標的低,才能防止金幣作為等價交換物來實現第二貨幣的功能。設想一下,如果金幣的面額標注的和其實際價值一樣,是否可以用來以幣易物,還債等呢?其結果勢必將沖擊現有的流通貨幣地位。再說,如若金幣面額標的很高,或者黃金突然貶值,使金幣實際價值低于其標的面額,那么持有者可以用此金幣按面值向中國人民銀行索兌現金,會形成擠兌的銀行法律責任。據說日本天皇大壽,日本大藏省為討好天皇使其龍顏大悅,曾發行一款金幣,紀念天皇壽辰,其面額標的很高,遠遠地超過了本身價值。當時市民爭相購買,好不熱鬧。事后,民眾紛紛持幣向銀行擠兌,形成了令政府很尷尬的經濟局面。這就是面額的潛在魅力。 話說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朱镕基,在其百忙的工作之余碰巧看到了雜志上刊登的“千年紀念”紀念金銀幣宣傳資料,對中國發行的首枚10公斤“千年紀念”紀念金幣發生了興趣。幾經琢磨研究,我們的朱行長撥通了電話,向有關司局詢問:“這套紀念幣中的10公斤金幣面額為何只標了30000元呢?”行長的尋根究底,讓下面的人員找出了很久遠的國際金銀紀念幣面額數據資料,逐一清理,終于形成一套能夠“自圓其說”的新方案上報中國人民銀行。自此以后,銀幣的面額不做大的調整,但是金幣的面額重新做了規范。1盎司為500元;1/2盎司為200元;1/4盎司為100元;1/10為50元;1/20盎司為20元。水漲船高,10公斤金幣標為100000元了,一公斤金幣標的面額則是10000元。這場面額風波促成了金幣面額的規范化。 五、樣幣的鑄造 樣幣的鑄造對造幣廠來講是個手到擒來的事,只要有設備,幾乎不成問題,但是這套“千年紀念”紀念金銀幣的樣幣試制卻使造幣廠有點吃不消,原因是10公斤紀念幣的樣幣鑄造難點太多。首先是模具制造,用一般的制模方式,雕刻原模,再翻壓生產工作模是不可能的。10公斤金幣直徑為180毫米,模具的直徑太大,沒有超級壓力機來翻壓。俗話講,就是壓不動。只能直接雕模,而且要備份,不能只用一個模具。由于模具大,熱處理技術要求高,成品率也低,這是困難之一。第二個困難是胚餅制作。一般胚餅都是采用沖壓落料的方式,但是這種直徑180毫米,厚度近20毫米的金胚餅能否落料沖壓?完全不可能,起碼當時的造幣廠是沒有這種能力和設備。第三個困難是浮雕太高,反復沖擊壓鑄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多次沖擊壓鑄使胚餅分子間空隙變小變實,不可能再形成金屬流動,也就壓不出浮雕的高度。第四個困難是樣幣的重量(質量)控制。10公斤的金幣,樣幣重量控制絕非易事。如果形成下差,購買的用戶絕對不干。理論上可以允許金幣重量上下浮動一個差級,但是銷售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能保持上差,不可以形成下差。如果金幣下差形成,就可能要法院兵戎相見了。但是上差到底保持多少?造幣廠的技術能力到底能夠多給客戶多少黃金?這是衡量一個造幣廠能力的指標之一。能力不夠的話,就怕形成下差,寧可多給上差,但是上差越多,第三方越賠不起,因為能力太差,控制不了。實際上這種10公斤金幣的胚餅重量極難做到完全正好一萬克,多幾十克是正常的。當然,上差越接近一萬克,越顯水平。總而言之,盡管困難重重,問題還是解決了,說明中國人很聰明,具體過程和方法就不再詳細介紹了。 六、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非也。 這套“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的設計稿酬是在當時比較高的。征集啟事明確了以下事項:或初選提名的前十名作者都可得入圍獎人民幣1000元/幅(含稅),經評審后正式采用的稿件作者,每幅設計稿獎勵人民幣6000元(含稅),并頒發證書。1999年的工資水平,比現在要低得多,上述稿酬在當時也非常可觀。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勇夫固然很多,可是中標者和高水平稿件卻很少有。從此事例可以得出結論:重賞和勇夫的水平完全是兩回事,勇夫眾多,真正的勇夫可謂鳳毛。最后中標的還是深圳天一公司的郭承輝先生,雖然他可謂勇夫,但是他對“重賞”卻不屑一顧,可謂君子重名不重利。 新千年(2000)的到來,使全世界的人民都為之癡狂感慨,這毫無懸念。正式因為人類壽命有限,“人生苦短”,幾十年的光陰猶如“白駒過隙”,所以才會產生這么多無奈的感嘆,根據通常的人類生存時間,以100歲作為一個單元標準,那么能夠見到新千年的人類大約只有前后各100年的幅度,也就是1900年以后出生的,2099年前活著的人才有如此機遇。人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時日,但是運氣卻可以賜于人們如此良機,這就是新千年對人們的眷顧,也是人們慶賀新千年的原因。這正是運氣呵!讓我們這些親臨過新千年的人們,更好的瞻望未來,和諧生活,以堅定的步伐邁向新生活。 《金融時報》上刊登的“千年紀念金銀幣圖稿”征集啟事 ![]() 1999年12月30日舉行“千年紀念”金銀紀念幣新聞宣傳活動,時任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的王喆介紹紀念幣的設計理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