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相互混戰,繼而又紛紛設廠鑄造銅元,用以籌措軍費,競相濫造,營私分肥,毫無章法,逐致銅元質地惡劣,銅元對銀元的比價暴跌。北洋政府時期的錢法更壞,各省不僅沒有停鑄,反而紛紛增添新廠,有些造幣廠設備落后,銅質低劣,甚至采用原始的土法翻砂鑄造,所造銅元質量甚差,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圖1-32至1-35)。北伐以后,銅元逐漸被鎳幣所代替而退出流通領域。建國前夕,銅元只在貴州、綏遠等地出現(圖1-36至1-38),但這只不過是銅元在中國歷史上的回光返照而已。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為了對敵斗爭和鞏固革命政權,曾先后鑄造和發行銅幣數種(圖1-39至1-43),這對于活躍根據地經濟,增加蘇維埃政府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沖破敵人經濟封鎖進行物資交流,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而保障了蘇區軍事斗爭和經濟建設需要,使蘇區的生活有了改善與提高。
中國銅元的出現,是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首先,機器制造銅元比范鑄制錢的生產效率高得多,造價相對要低。其次,中國銅元在實質上與銀元相掛鉤,形態上與銀元相一致,進位也較簡捷。第三,中國銅元在形式上比方孔制錢造型規整,花紋細膩,大小適中,便于人們認用。
中國銅元產生的歷史淵源有三個方面:首先是來源于港仙。初鑄時,完全仿照香港銅仙的形制,并以“仙”為計算單位,取消中孔,花紋細致,式樣整齊精巧。其次是來源于制錢。清朝末期,由于通貨膨脹,制錢已一蹶不振,光緒中期后,制錢已經很少鑄造,且又多被銷毀改鑄小錢,錢法更壞,銅價昂貴,恢復制錢鑄造已不可能,試用機器改鑄制錢也遭失敗,為了順從歷史發展的需要,從仿鑄銅仙幣進而按中國制錢的習俗,把計算單位從“仙”改為“文”。所以,銅元在形式上是改變了,但實質上沒有脫離制錢的體制。第三是直接來源于大錢。大錢原是制錢制度中的一個特殊部分,咸豐年間所鑄大錢面值主要有七種,最后只有當十大錢保留下來在市面流通,并有取代制錢之勢。定制后的銅元,就是將大錢的形式參照港仙式樣加以改制,“每枚當制錢十文”,實際上是將原來的當十大錢由范鑄改為機鑄,由有孔改為無孔,由粗糙改為精致,因此他與當十大錢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銅元走向衰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有三點:第一,鑄造銅元的目的不明確,這是銅元不能持久的首要原因。清末廣東始鑄銅元,其籍口是:“錢價日漲,銀價日落”,仿鑄外洋銅仙,“以救錢荒,而挽利權”。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陳其璋雖提出了銅元與制錢的“母子相權論”的建議,清廷也未付諸實施。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令各省仿鑄,還是以“制錢缺少,不敷周轉”,鑄造銅元“以代制錢之用”,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根本沒有改革幣制的意味。第二,圜法不良,有法難行,無限制的增鑄,是銅元走向衰亡的直接原因。政府信譽的保持對貨幣信譽的穩定起重要作用,銅元從誕生就與銀兩、銀元、制錢并行,在使用中它只是對制錢有一個較穩定的比價,而與銀兩、銀元沒有法定比價和主輔幣關系,這就增加了貨幣多元化的復雜性。清廷和民國政府均視鑄造銅元為聚財和籌措軍餉之道,紛紛設置局廠,不加限制的濫鑄,僅光緒三十年(1904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年間,就鑄造銅元120多億枚,民國時更是有增無減,致使銅元泛濫成災,而政府在回收銅元時往往不按面值,甚至也不按市價,設局過多的地區往往抵價向外地傾銷,而某些省又禁止外省銅元流入本地,致使銅元信譽下落,最終被淘汰。第三,交通不便,流通不暢,私鑄盛行,競相漁利,是銅元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銅元在中國歷史上鑄行雖不到半個世紀,但大部分時間處于紊亂狀態,由于鑄造銅元有利可圖,政府以此聚財,軍閥及各地勢力,甚至外國人也視之為發財之道,于是“民私”、“洋私”紛紛出籠,表現在銅元上是重量由重到輕,質量上是由好到次,面值上是由小到大,反映在經濟上是政府財政經濟狀況的惡化,即通貨膨脹。加之當時交通不便,銅元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而過剩,而偏僻地區仍感到不足,甚至出現錢荒,有些豪商官吏操縱銅元價格,使之波動劇烈。
第二節、中國銅元的類別
收藏與研究銅元,注重版別品種之多,故每得一批銅元,總要仔細觀察、對比,以期有新的發現,增加新的藏品,集幣之樂莫過于此。因此在收藏與研究中,對其進行較詳細的分類和深層次的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中國銅元的種類之多、版式之雜,恐怕世界各國沒有與之相比的,但只要掌握規律,仔細觀察,是能夠涇渭分明的。
一、中國銅元從內涵上區分有三個方面
(一)從銅質上來區分
中國銅元就其銅質來講大體上有四種。一是紅銅質,又稱紫銅,顏色呈紫紅色,在機制銅元中最為常見,清政府和民國政府最初規定其成分為銅95%,鉛4%,錫1%。政府總廠及地方廠最初所鑄銅元多為紅銅質;二是黃銅,顏色呈金黃色,其成分主要為銅鋅合金,據說為60%銅和40%鋅。銅鋅合金的銅元主要有奉天光緒元寶十文、二十文銅元,其次是廣東民國時期的銅仙幣、廣西民國壹仙銅幣、云南銅仙幣及四川軍政府銅元等;三是雜銅,也稱青銅,顏色呈暗黃色,其成分主要為銅、鉛等成分組成,原料多是收熔舊制錢或民間雜銅。如山西中華銅幣及各地后期鑄幣;四是白銅,因其含鎳成分較多,故也有人稱之為鎳幣。其主要成分一般是60%銅和40%鎳混合而成。中國銅元中所見的白銅幣,一般為試機或呈樣幣,均較為珍貴。
。ǘ⿵奈淖旨皥D案上來區分
中國銅元由于鑄造廠局多,加之熱處理不得法,幣模容易損壞,即使同一幣模,中途修版后再鑄又有變化,其版式的不同,大多體現在文字及圖案上。在文字的區別上,有大字、小字之別,如云南大清銅幣有大“云”字、小“云”字;吉林大清銅幣有大“吉”字、小“吉”字;福建官局銅元有大“閩關”、小“閩關”等。英文字也有大小之分,如北洋光緒元寶二十文銅元背英文及湖北光緒元寶十文銅元背英文等,都有大小區別。除此之外,“寶”字也有“缶”寶、“爾”寶之別,位置有“高寶”、“低寶”之別;大清銅幣正面中心的紀地文字有陰文、陽文之別;在字體上還有楷書、隸書區別等。圖案的區別就更多了,如龍圖有坐龍、立龍、飛龍、蟠龍、乙字龍、方龍、部頒龍和新版龍等;龍尾又有長尾、短尾、齊尾及大小尾;龍須又有直須、卷須及長短之分。另外,各地龍還有各地特點,如北洋龍、山東龍、湖北龍、湖南龍、奉天龍、吉林龍、浙江龍等。龍圖外有的配有珠圈,有的無珠圈,珠圈又有大小之分,珠點也有多少之別,若細分就更多了。在花紋的裝飾上,如花星有一點、兩點、五點、六點等,有十字星、米字星、五角星、扁菊花、圓菊花、梅花、萬年青、金錢圖、太極圖、黨徽圖、古布圖、十八星圖等。其他裝飾性圖案也很多,如嘉禾圖、雙旗圖、三旗圖、曼葉圖等,各地圖案都有其特點與不同。因此,中國銅元的文字、龍圖、云飾、花飾豐美多姿,各省均有數十種,舉不勝舉,它為中國燦爛絢麗的貨幣文化增添了異彩。
(三)從銅元面值上區分
中國銅元面值種類繁多,恐怕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主要有六類:以“文”分等次的有五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以“仙”分等次的有五仙、二仙、一仙;以“分”分等次的有五分、二分、一分、半分、五厘;以“枚”分等次的有五十枚、二十枚(雙枚)、十枚、五枚、一枚;以“個”分等次的有當一百個、當五十個、當二十個、當十個;還有直接與銀元掛鉤的稱謂:市銀一分五厘、當銀元半分等。通常流通的多為十文和二十文兩種,其鑄額特大,十文者人們稱之為當十銅元或“單銅元”,二十文者人們稱之為當二十銅元或“雙銅元”。銅元的流通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大體上湖北、江西、北京等地多流通雙銅元,單銅元的流通區域最廣,除大銅元流通的區域和邊疆地區外,幾乎在全國范圍內通用。而單銅元與雙銅元在流通區域的某些地區,隨著政治經濟情況的變化而出現相互交錯現象。某些地區則專流通大銅元,如湖北的沙市、宜昌地區用當五十銅元,漢水上游和湖南西北地帶用當五十至當二百大銅元,四川后期全部用當一百和當二百文大銅元,東北三省曾用俄國銅元,后期還使用日本、朝鮮和偽滿洲國銅元等。
圖1-32民國開國紀念十文(劣質徑28)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250180.jpg)
圖1-32民國開國紀念十文(劣質徑28)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242723.jpg)
圖1-33民國湖南雙旗十文(劣質徑28)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1633986.jpg)
圖1-33民國湖南雙旗十文(劣質徑28)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1626529.jpg)
圖1-34民國四川二百文(劣質徑34.2)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1696705.jpg)
圖1-34民國四川二百文(劣質徑34.2)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1642274.jpg)
圖1-35民國甘肅天水仿山西二十文(砂版徑32)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2781520.jpg)
圖1-35民國甘肅天水仿山西二十文(砂版徑32)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2774063.jpg)
圖1-36綏遠古布白塔一分銅幣(徑20.3)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2787890.jpg)
圖1-36綏遠古布白塔一分銅幣(徑20.3)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2733459.jpg)
圖1-37綏遠古布白塔五分銅幣(徑31.5)李平文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3774950.jpg)
圖1-37綏遠古布白塔五分銅幣(徑31.5)李平文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3767493.jpg)
圖1-38貴州當銀元半分銅幣(徑36.8)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4779779.jpg)
圖1-38貴州當銀元半分銅幣(徑36.8)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4772321.jpg)
圖1-39中央蘇區一分銅幣(徑17.8)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4752498.jpg)
圖1-39中央蘇區一分銅幣(徑17.8)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4788067.jpg)
圖1-40中央蘇區五分銅幣(徑26.6)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5886272.jpg)
圖1-40中央蘇區五分銅幣(徑26.6)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5878814.jpg)
圖1-41川陜蘇區赤化全川二百文銅幣(徑30)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5858991.jpg)
圖1-41川陜蘇區赤化全川二百文銅幣(徑30)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75894560.jpg)
圖1-42川陜蘇區大二百文銅幣(徑34)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8888810.jpg)
圖1-42川陜蘇區大二百文銅幣(徑34)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8881352.jpg)
圖1-43川陜蘇區五百文銅幣(徑32.8)001背.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8861529.jpg)
圖1-43川陜蘇區五百文銅幣(徑32.8)001面.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4-1/20141168288970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