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王文煥 |
發布日期:13-01-26 08:47:4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胡福慶 |
王文煥系河南省濮陽縣柳屯鎮曲六店村人。生于1900年。他在16歲即考入縣立高等學堂讀書。18歲考入河北省立大名十一中學,時值“五四”運動爆發,他積極投入愛國宣傳活動,受到革命思想影響。20歲考入天津高等工業專門學校。1923年,考入北平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次年,即由同學師志真、盧彥彰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由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經黨組織決定加入國民黨為跨黨黨員,時任國民黨北平市區黨部委員。在該校學習期間,曾代表俄文法專參加“北平學生總會”,主管總務工作,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反帝愛國宣傳,積極支持北平長辛店工人的“二七”罷工斗爭和各校學生運動。1927年7月,回原籍濮陽縣柳屯鎮西六店村。10月俄文法專合并于國立法政大學,他回校后,于1928年畢業回家,組織關系從此失掉了,回濮陽后,參予籌建濮陽中學,任訓育主任。1930年1月,經同學介紹到沈陽一中任訓育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回家務農。1932年去天津工業稽核廳當稽核員。1933年春,回北平參加“鐵聯”(黨的外圍組織)和張蘇等籌辦八德中學,后因經濟困難被迫停辦,同年夏,到山東省三中任訓育主任。1935年初至1936年夏,開始在天津戒毒所當教員,后到天津等商業職業學校任訓育主任。1936年8月又到北平任成達中學史地教員。經過幾年的浪跡江湖的奔波,在成達中學期間,經張蘇的談心說服教育后,于1936年10月重新入黨。奎1937年10月,和張蘇一起按照中共北方局軍委的指示,參加“青紅邦”做軍事工作。1938年初,中共北方局軍委決定他去“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工作。1939年春,北方局軍委決定,他與陳竹君同去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由中共北方分局分配到民族革命中學任教員,不久,又調到五專署籌備《前衛報》工作。1940年,調晉察冀邊區政府任總務科長。 王文煥同志是中國印鈔、造幣戰線上的老領導,他擔任印制行業主要領導工作的時間長達30多年。在他的領導下,印制事業得到新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掃蕩”與反“掃蕩”。1942年2月,晉察冀邊區政府委派他到邊區財政處印刷局任局長,他受命于斗爭殘酷與生活艱苦的歷史階段。在黨的領導下,他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地肩負起印制鈔票的重任。當時,晉察冀邊區正面臨著敵人瘋狂的“大掃蕩”、“鐵壁合圍”,和華北地區大面積災荒,他堅決貫徹邊區政府各項重要決策,領導印刷局全體干部、職工取得重大勝利。 (1)精兵簡政。按照邊區政府決定,聯系印刷局600多人的實際,一面堅持突擊生產,組織競賽,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印鈔任務,一面進行精簡工作,對被精簡的職工予以妥善安置,又保留技術工人隊伍,保護杌器設備和印制生產能力。 (2)開展整風學習。根據上級指示,在領導干部、黨員中進行整風學習,通過學習文件,聯系實際,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的影響,增強了干部團結,堅定了革命意志。 (3)反“掃蕩”:1943年9月,敵人發動了殘酷的“秋季大掃蕩”,他按邊區政府命令進行周密部署,將機器設備、半成品、原材料等埋藏于山洞中、河灘旁、莊稼地里、糞坑內。職工隊伍則“化整為零”,分散行動,一部分留守駐地,監護隱蔽的財物;一部分重病號在附近駐地隱蔽;大部分則由他帶領突破敵人封鎖,從河北平山縣轉移到山西雁北地區。到達雁北敵占區后,一部分隱蔽在五臺山北臺頂西側。茄蘭村附近;一部分隱蔽在雁子衡附近;另一部分隱蔽在繁峙縣文溪村附近,分散組成若干小隊,居住在老鄉家,與敵人進行周旋期間,翻山越嶺,頻繁轉移,展開游擊活動,在反“掃蕩”中,職工吃的以高梁米、黑豆為主食,他始終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有的職工患痢疾、瘧疾、夜盲等疾病,他則關心工人疾苦,問寒問暖,安慰照顧,雁北地區氣候寒冷,由于“輕裝”行軍,穿著單薄,有的將被子改成棉衣,棉背心,有的幾個人合蓋一床被,終于戰勝嚴寒。12月15日,歷時3個月的反“掃蕩”斗爭勝利結束,這支600多人的隊伍.在反“掃蕩”中犧牲3人,病故3人,被捕遇害2人,機器設備等未受任何損失,由于損失小曾受到邊區政府的好評。 (二)自己動手、開展“大生產”運動。1944年反“掃蕩”勝利后,在生活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他帶領全體職工,響應黨中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號召,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紡線、飼養豬羊,租用當地老鄉的農田,分包到各小組種菜,他也和大家一樣分包一塊菜地,改善職工伙食。他還組織領導在阜平縣高街村經營供銷貨棧和卷煙廠。貨棧從曲陽、行唐、靈壽等地收購土布,運至雁北、晉西北地區,買回糧食,改善職工生活。 (三)接管、南撤。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奉命帶領12名干部前往張家口接管原蒙疆新聞社印刷廠和星野印刷廠。接管該廠半自動膠版印刷機和照相制版設備,為晉察冀邊區印刷局由手工作坊式生產向機器生產創造了物質技術條件,實現印鈔吏上的-次飛躍。接管后,隨即組織生產j他根據黨的政策聘用原蒙疆、星野印刷廠工人外,還通過“城工”關系派人到平、津等地動員熟練的技術工人到張家口工作,對他們給予生活上的優待,在政治上給予關懷,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支援解放戰爭突擊增產,團結奮戰。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癬放區,他根據邊區政府指示,一面堅持生產,一面組織撤出張家口。隨著戰爭形勢日益緊張,首先把閑置的設備、材料運走,開始轉移家屬、老弱病號和技術工人,經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動員他們撤至老解放區。然后,有計劃地把一個印刷廠的全部機器設備、物資拆裝后組織大轉移,沿途設轉運站,動用火車、汽車,主要是馬車,馱騾等運輸工具南遷。10月9日午夜12時,他在完成對半成品銷毀等任務后,堅持到最后撤出張家口。在大轉移過程中,沿著崎嶇山路,冒著敵機掃射的危險,忍饑耐餓,風餐路宿,行程七八百里,歷時六七十天,帶領五六百名職工、一百多車設備物資,于1946年冬安全抵達阜平縣南峪。 (四)調整、合并,支援大軍南下,解放全中國。1948年,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的銀行合并,成立華北銀行,兩區的印刷局也隨之改由華北銀行領導。年底,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他任發行處處長,在他的直接領導和具體組織下,經過大量細致的工作,合并組織了第一、二、三印刷局。1949年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三個印刷局分別遷入北京、天津、上海。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統一領導下,印制發行第一套人民幣,保證貨幣需要,支援解放軍打到哪里,票子就到哪里的繁重的印制任務。同時,在貨幣印制體制上也徹底改變生產分散管理的歷史,完成新中國貨幣印制的統一大業。 1948年底,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他任發行處處長。1951年6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任命他為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管理局局長。 (五)積極投入社會主義印制事業的建設。1950年在他的組織領導下,根據總行領導指示,召開第一次印制、發行工作會議,進~步把全國的貨幣生產工作納入統一軌道,實行統一領導,統一布署印制工作。在完成第一套人民幣印制任務后,組織完成全局范圍的大精簡、大整編。該年印制第二套人民幣和一套金屬硬輔幣。1959年開始設計印制第三套人民幣,在設計印制水平上,從形式到內容都有新的突破,特別是在印制技術上創造我國獨特的防假技術i從_此j我國貨幣印制鑄造具備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國際同行中占有一席之地。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他把加強企業管理工作列入印制系統工作的重要日程,他在總結解放區印制工作經驗和學習國內外企業管理工作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實行和推廣“一計三管”工作、加強計劃管理,把印制工作納入計劃管理的軌道,加強生產技術管理,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加強數字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加強勞動工資管理,實行工資改革,推行定額管理;加強財務、物資管理、建立經濟核算制。為提高干部管理工作能力,在他的領導下,抽調大批干部,派送到中國人民大學和各種專業學校進行培訓,組織在職干部學習專業知識,開展群眾性的評比競賽、技術革新活動,不斷提高印制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員的政治、技術、管理素質。他總結印制企業精簡、整編的經驗教圳,為適應新形勢下印制企業的提高和發展,提出“以印鈔、造幣、提煉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極大地提高印鈔企業的經濟效益,極大地穩定印制企業職工隊伍,為印制企業穩定、鞏固、發展闖出一條新路,逐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貨幣生產體系。 幾十年來,他始終精神飽滿地忘我工作著、戰斗著,他從不講條件地聽從黨的安排,從不講自己有什么功勞,總是把工作中的成績歸功于黨和全體職工;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任勞任怨;他生活艱苦樸素,嚴以律己,不搞特殊化;他待人和藹,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受到印制戰線上廣大干部、職工的尊敬和愛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黨。 1984年2月5日,為中國革命的印制事業嘔心瀝血的王文煥同志不幸病逝,終年84歲。同年2月2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人民銀行黨委為他舉行隆重的的追悼會,全面地歷史地對他的一生作了公允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