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里尋他千百度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國戲曲文化系列大銅章掠影 |
發布日期:14-03-07 08:41:4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他山石 |
中國戲曲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其美麗,動人肺腑。 “哀而不傷”,這種中國傳統的美學關照,在中國戲曲文化里得到極好的發揮。而中國戲曲文化系列大銅章表達的含蓄和描繪的精致,以及情緒氣質的內斂,都讓這系列章品散發出一種溫婉持重的品格,甚美! 從京劇到越劇,再到豫劇、昆曲,那些余音繞梁,那些婉轉如夢的身段,那如浮光掠影般的眼角眉梢,便從此有了一種歸宿,一種牽掛,便如水袖浮動時散發的幽香,于千年塵埃處絆住了你的腳步。 京劇:欲說還休 無為有處有還無 京劇里,那繁華富麗的雕花屋梁、珠翠發式,李香君那折扇半遮面的嬌俏多情眼神,那碰觸扇沿的蔥蔥玉手,無不讓人尋味起京劇那種耐人尋味、韻味醇厚的藝術魅力來。章面上李香君京劇形象在一遮的含蓄中,卻用豐富的表情和嬌俏有力的眼神融進了一股炙熱的情懷,品來韻味無窮,像一個故事只講了一半,另一半卻是生生的扔給了你。而欣賞的樂趣卻正是在這一“扔”中被你拾獲了。而背面圖案貴妃銜杯下腰一飲而盡的酣暢淋漓,則達到了一種情感表達的突破。濃烈的情緒借著濃酒噴灑出來,而銜杯下腰的姿態卻是那樣婉轉而曲盡柔腸,在一收一放之中,把故事咿咿呀呀地說盡了。 京劇大銅章章面情感表達的內斂和濃烈混雜,不僅促成了章面情感的濃度,也促成了一種審美的情緒變化。在欲說還休的情感維度里,我們領略了京劇醇厚的藝術魅力。 越劇:疏影橫斜水清淺 幽蘭自放 越劇背面圖案在豁開的磚墻中,是一碧的荷花,雙蝶相隨,一派清麗脫俗之氣,正應了越劇那清爽的音調,仿佛正面圖案中梁山伯正興沖沖趕來,與祝英臺款款對曲。章兩面的設計構成了一種呼應,一種補充,誰也離不了誰。章面中高潔的荷花、空靈的蝴蝶、清麗的扮相、優美的蘭花指等等細節元素,都使越劇那清麗脫俗的戲劇特征有了依托,有了指向性。仿佛那越地越曲總也唱不盡。 豫劇:塞外朔風寒雪 金戈鐵馬藏愁腸 豫劇,它的鏗鏘有力似乎總無關風月。而因為有了花木蘭,鏗鏘之外,便有了一種莫名的感傷。這種感傷或許僅僅是來自于后人對于這一女子的愛憐,僅僅是一種漫長時空之后的暗自揣度。 就豫劇大銅章章面設計而言,她構筑了一種巨大的敘事空間。章兩面的設計不僅有時空上的遙遠對照,更有人物形象的巨大變化,也更因花木蘭的傳奇性,章面的敘事便更具張力。正面圖案的烽煙戰旗,仿佛雷雷戰鼓響徹耳旁,與背面圖案中對鏡貼花黃的花木蘭形象形成一種環境與形象的對比。背面圖案中那扇安靜敞開的閨房門,那靜默的卸在門外的戰袍劍戟,都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寧靜,卻同時也有一種感傷,你無法回避。 昆曲:只道不消魂 點滴黃昏后 在昆曲大銅章《牡丹亭》杜麗娘和柳夢梅絲絲侵人心弦的造型里,我們再一次聆聽了那纏綿悱惻、柔軟悠長的美詞輕調。章面人物情緒表達內斂婉轉,身段表現曲盡心意。在杜麗娘的一側身,一低首,柳夢梅微步向前的探尋中,道盡了情意。在形神兼具中,昆曲的婉轉悠長可見一斑。而背景中,繁華的牡丹,清麗的亭臺,和深處的遠山,讓人的思緒也隨之飄遠了。 背面圖案中那庭院深深的徽派建筑,給人很多想往,仿佛如《牡丹亭》那樣的故事就應該發生在這樣的庭院里。離了這樣靜穆深遠的庭院,那婉轉傷懷、悲春悼玉般的中國古典戲曲便無法上演。看著這樣的庭院,我們的心開始沉靜下去,而那鶯鶯燕燕婉轉流長的曲調卻遙遙地飄搖而來,斷井殘垣處,卻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中國戲曲文化系列大銅章歷時多年,實現了一種關于傳統文化、傳統美學的表現深度。在情與景的結合中,不僅實現了章面氣韻的統一,更是實現了大銅章巨大的敘事張力。它們是中華大銅章長廊里耀眼的明珠,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