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外印鈔造幣的歷史(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印鈔造幣業務援助的國家大約有八個。都是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展的制約,這些國家的財力和技術沒有達到今天的水平,不能自主印制和鑄造鈔票和硬幣,因此,才求助于他們信賴的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通常來說,印制貨幣是一項關系到國家經濟命脈的事情,也是一個受制于人的被動的重要事項,大多數國家都是自己努力生產,實在迫不得已才請求他國支持,而且鈔票印制和鈔票紙廠的制備,是很大的投資,小國家生產不出這些設備,只有用大量的外匯購置生產設備,是很大的投資,還不能有效運用,因為國家小,使用的鈔票發行量有限,設備的空置率很高,大多數時間空閑,而維護設備的費用又高居不下。這就是那些小國家謀求國外訂貨的根本原因。目前,象巴基斯坦2002年引進了一臺高質量的鈔票紙生產紙機,但是產能嚴重過剩,閑置時間廠,成本相當高,相關的技術人員也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能辭退。有事自主生產的財政壓力對政府來說還是很大的。再如,臺灣當前就設有鈔票紙生產機構,所用鈔票印制用的水印紙均是外國定制,只是鈔票印制全部臺灣自主生產。一般來講,造幣和金屬壓鑄工藝,相對鈔票印制來講相對要簡單些,購買設備用的資金也有限,很多國家的鑄幣還是能自己解決的。
上個世界五十年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政府簽訂的關于鑄造在蒙古國內流通的蒙戈硬幣的請求,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意,雙方就鑄造蒙戈硬幣簽訂合同,分別于1959年,1960年完成。1991年,又代印國庫券。1959年代鑄幣值1蒙戈、2蒙戈、5蒙戈、10蒙戈、15蒙戈、20蒙戈等六種。設計形式:1蒙戈、2蒙戈、5蒙戈中間有孔,一面下方,有向中孔側面伸長的蓮花圖案及“蒙戈”字樣,上方為阿拉伯文幣值字樣,孔周有凸出的邊紋。另一面圍繞中孔有半圓形花飾,并排列蒙古人民共和國字樣,下方標有1959字樣。蒙古硬幣之邊緣外側系光滑者,兩邊邊緣的內側都有整齊的半圓形花飾。10蒙戈、15蒙戈、20蒙戈中間無孔,一面有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徽,沿國徽四周排列“蒙古人民共和國”字樣,下方標有“1959”字樣。另一面中間為“蒙戈”字樣,字下方有向字兩側伸長的蓮花圖案,字上方為阿拉伯的幣值字樣。幣邊外側有齒紋,兩面邊緣內測有半圓形花飾。硬幣原料:鋁94.6%,鎂5%,錳0.4%。 1975年,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貿易銀行委托中國人民銀行代印朝鮮貿易銀行朝鮮旅行支票面值10圓、50圓、100圓3種,一次完成,印制數量22萬張。設計特點:3種面值旅行支票,正面圖案“萬景臺,背面圖案“千里馬、工業區”,規格160X75(毫米)。各種面值旅行支票主色。10圓正、背面主色:深綠,50圓正、背面主色:深棕,100元正、背面:青蓮紫。印制工藝:單面凹印。 從1968年至1978年,為老撾解放區印制老撾紙幣7種面值,先后代印8批次。1968年,代印面值50、100、200、500基普4種。1970年,新設計面值10、20、50基普等3種。1972年續印面值100、200、500基普3種。1976年,續印面值100、200、500基普3種。1977年,續印面值10、20、50基普3種,新設計面值1基普1種。1977年,續印100、200、500基普3種。1978年,續印100、200、500基普3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代印和代鑄貨幣,均是在政治上平等,技術資金全方面支援的前提下,通過各自對口的國家部門簽約進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具體出面執行此項任務大多數是以中國輕工業進出口公司的名義進行的。個別產品甚至有中國官員押送至對方國家,非常嚴肅認真的執行了崇高的國際主義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