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泉十布競風流 |
集珍稀錢難,集成套的古幣更難,要想收集齊全鑄幣高手王莽的六泉十布,難上加難。 六泉十布分別為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六泉銅質精良,文字精美,書體為懸針篆。十布分別為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合稱布貨十品。小布重十五銖,長一寸五分,值錢百文。其他依次遞增一銖,長增一分,面值增大一百,至大布重一兩(二十四銖),長兩寸四分,值錢千文。十布均模仿戰國平首布錢形態,不同處是“十布”的頭部鑄有一圓孔,錢面中部自首部至襠部鑄有一條直線,直線兩側為錢文,陰文,篆書;幣的首部圓孔及幣的邊緣均有郭。六泉以十進位,十布以百進位,其大小輕重依次遞增,面額與名稱相統一。除了小泉直一、大泉五十、大布黃千外,其它錢幣鑄造較少,流通時間短,而 “中泉三十”、“壯泉四十” 存世極少,為中國古代錢幣“五十名珍”之一。 自清代乾嘉以來,藏錢家每以有無王莽六泉十布論高低,而六泉十布又殊難成組配套,就是有財力的人想收集齊全也不是容易事。偶爾得到一二枚者已經沾沾自喜,收到三五枚者,已經洋洋得意,可以看作泉林中的小康人家了。 清李佐賢《續泉說》,記載了自己得到么泉時曲折的心路歷程。當時有錢商有一枚么泉一十,以為奇貨可居,竟然獅子大張口,要價八千。要不要花這么高的價錢買它,李佐賢猶豫不決。正好朋友呂堯仙來,見到這種情況,對他說,你若不要,暫時不要歸還錢商,先給我留下,遂后就派人送來了錢券,想把這枚錢買走。李佐賢想,我們都是境況清苦的小官,他就那么大方,我就這么吝嗇?于是決心自己買下。要不是朋友爭購,自己留不留還真說不準。李佐賢在搜求十布上也下過大功夫,但僅得七布,后來朋友贈送他次第二布,最后還缺壯布。壯布也不是沒有遇見過。有一次,有人想出售一些錢幣,其中就有壯布,但那人要價二十金,李沒有那么多錢。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遇到過壯布。 李佐賢念念不忘的壯布,有人竟輕而易舉地得到了,此事成為當時泉壇佳話。吳逸庵從剃發人腰帶間得一壯布,但這枚錢,不知何時何人攜售于都門吳云海,后來歸劉喜海所有。當然,也有一次就得到數枚布幣的幸運者。嘉慶年間,張叔未從嘉善曹友安處購古泉布一匣,其中有小布、幺布、第布、次布、大布共五枚。 六泉十布中,中泉和壯泉最為難得。杭州周爾昌家有一枚中泉三十,后轉讓給方鐵珊。錢出手后,周爾昌念念不忘,還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中泉小筑”。 鮑康是有名的錢癖,所以親戚朋友凡發現新奇的錢幣時,都會送給他。他在長安時,親戚家的一位仆人在查錢時,發現有二枚不同尋常的錢,便送去讓他看,不巧那天他不在家。那位仆人第二天又去,恰好遇到了善于造假錢的薛重泉,便讓薛看,薛立馬掏十塊錢買了下來。這事被鮑家的書童看見,便告訴了鮑康的大哥,鮑大哥立即把薛重泉喊來,要看看這枚錢。薛極不情意地把這枚錢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中泉三十。后來又問送錢的仆人,他說原來還有一枚,自己不認識,今天已經拿它換成大餅了。這一次鮑康雖然錯失良機,但在收集六泉時,還算幸運,先是他大哥子遠在長安以十錢為他購一中泉。十三年后,二哥子周,又在長安以萬五千錢為他購一壯泉,此時的鮑康已經喜形于色,直呼“六泉備矣,洵大快事。” 清代著名文學家龔自珍,號定庵,也是一位六泉十布的愛好者。他生活在嘉慶、道光之際,當時考據之學方興未艾,金石文字的收藏考證風氣濃厚。他收藏有金錯刀、涅金、大安邑、梁充釿、大貨六銖、王金五銖、漢女錢、七羅漢大造象錢等。還有壯泉四十這樣的珍稀錢幣。他在《甲乙編》中自述則稱:“莽之十布,余獲藏其八品,獨少壯布、幼布耳。”據此可想見其藏錢之豐富。 即使在現代,六泉十布配套成組的也是鳳毛麟角。在北京華夏藏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0年春拍的錢幣專場中,一套完整的六泉十布以44.8萬元成交。 六泉十布.jpg 壯泉四十.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