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之靈:專為您定制的驚艷之舞——發現雀之靈大銅章之藝術魅力 |
發布日期:14-03-20 08:55: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他山石 |
初見這枚大銅章,只覺得設計很美,畫面也很立體,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有看頭”。我們說做收藏的人,都有一萬個不同的理由在做著收藏,有人為集美,有人為登大雅之堂,有人為財也為才等等。但還有一撥人,他們重精神的享受,重心靈的對話,他們看重的是收藏品的“想頭”。這種說法聽起來有點怪味,但事實上,您精心一琢磨:嗨!那些個您辛苦尋覓珍藏的寶貝疙瘩,不就是您生活里一劑清新淡雅的調味劑嗎?您愛它們,凝視它們,愛撫它們,最后成了您生活里的念想,是最最自我的快樂!
隨著中國大銅章的復興和快速成長,大銅章已經擁有了不小的收藏群體。大銅章獨特的金屬語言,在設計師們百花齊放的藝術個性之下,精品迭出。品鑄大銅章在設計、制作、收藏體系建設等方面都做著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這枚雀之靈大銅章便是其頗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雀之靈”大銅章是由青年設計師懷普設計雕刻,浙江易金集團有限公司發行,中國集幣在線“中華大銅章俱樂部”總經銷。 該款大銅章共發行黃銅、紫銅和純銀三種材質,直徑80毫米,其中大銅章限量發行2000枚(紫銅限量發行699枚,黃銅限量發行1301枚),大銀章含純銀約400克,限量鑄造69枚,由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出具收藏證書。 據了解,該章發行之初在藏友界引發了不小的震動,對于章面所傳達出來的唯美與靜穆氣質,著實讓不少藏友足足地驚艷了一回。但也有藏友認為該章的題材僅僅是傣族的一種舞蹈——孔雀舞,覺得紀念價值不大。這里便存在一個關于收藏價值的觀念區別。前者應該是為美而藏,后者則較注重藏品的價值區間,有否升值空間?空間有多大?因此,影響藏品價值的因素都會成為其考慮的范疇。眾口難調,那么,唯有各取所需了。 就“雀之靈”的收藏價值而言,我作為多年與文化、與藝術相浸染的半個文化人,我很想談幾點,這并不是因為我個人已經收藏了這枚難得一見的章,僅僅是出于一種情感上的偏向。 第一、 表現題材雖小,卻是小中見美。 不去說設計者擁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僅憑那顆感受美的心靈,他就算得上是稱職的藝術家。收藏價值并不在表現題材有多宏大。法國印象派畫家克洛德•莫奈的《干草垛》已經閃耀了一個多世紀了。相信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一曲孔雀舞,會是您腦海里關于美的詞條之一。“雀之靈”用金屬特有的語言,記錄下了這樣的美麗,而成為了另一種美麗,它安靜卻魅惑、給你創造了一個無限想象的空間。 第二、從構圖看,它牢牢抓住了孔雀舞的美麗之靈。 一枚好章的要點之一,是構圖元素和構圖。一個好題材,如果沒有精準的構圖元素去表現,就像一篇文章寫跑題了,最后是徒勞無獲。“雀之靈”正面圖案前景是鮮明、醒目的孔雀頭部造型,它顯得高貴而靜穆;背景處是孔雀舞者虛化的身影,唯美而空靈。這一面章面處理的用意,一是直接點題,二是在舞者與孔雀之間做了一種視覺上的對照,在一虛一實中營造了一種讓人說不出來的情緒。在銅材懷舊的色澤映襯下,它可能是一種古老的情感,也可能與某種古老而美麗的傳說有關……不管了,反正它美了。 背面圖案凸顯、疊加、繁復的設計語言運用,不僅讓賞章者看到了舞蹈的細部,舞者的手勢正如孔雀那靈動的頭部,背景那些充滿活力的孔羽,似乎一下彰顯了開屏時那奪目的美麗,并且,這兩種構圖元素的疊加,讓人們一下領悟了孔雀舞的美麗之精髓在于:舞者與孔雀的形神合一。孔雀舞不僅僅是要模擬孔雀的形狀,最重要的是在形似之中捕捉那孔雀的靈氣之美。 “雀之靈”在構圖元素和構圖的努力中,找到了那個形與神的接合點。這是藝術家之思也好,是突然的靈感,還是對孔雀舞的狂熱執著也罷,反正它做到了。 第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收藏者個體的藝術修養不可小覷。 劉禹錫的《陋室銘》,給我感覺最深的就是,看待事物,得抓主要矛盾。山出不出名,得看有沒有仙。同理,一枚章有沒有收藏價值,不能光看有沒有升值空間。那么,作為一件收藏品,您心里覺得什么是最重要的,這才是重點。橫看成嶺側成峰,角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取決于讀者個體性參與的程度。 因此,一枚章,它“靈不靈”,除章本身自然存在的美的和物的價值之外,收藏者個體的藝術修養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且論于此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