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熊貓金幣設計師訪談錄》 |
發布日期:13-01-12 08:29:1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遙石 |
胡福慶:熊貓金幣三十年,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
采寫:遙石 第一部分 熊貓金幣,并不是突然誕生的 熊貓金幣,并不是突然誕生的,在1982年我們發行第一套熊貓金幣之前,進行了相當漫長的準備過程。 問:熊貓金幣到底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胡:為什么要做熊貓金幣呢?因為熊貓是國寶,是中國的標志,所以70年代末期就形成共識,中國的投資幣以熊貓為主題圖案。 但熊貓金幣,并不是突然誕生的,在1982年我們發行第一套熊貓金幣之前,進行了相當漫長的準備過程。 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國內的政策決定了我們不可能馬上去推廣金銀紀念幣的發行和銷售。第一個限制是黃金政策,當時黃金不允許開放交易,國家管制非常嚴格;第二個限制是當時改革開放還沒有正式開始,國家想做金銀幣,但是做什么內容,怎么做,都沒有非常明確的思路。而且怎么和國際上接軌,生產出來怎么銷售,以及發行銷售會不會和我們國家當時的法規法律產生沖突。當時國內沒有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沒有理論上的共識。當時談金銀幣的發行和銷售,還征求過李先念主席的意見,怎么把黃金賣到外國去,如何和當時國內的黃金管制政策協調,會不會對國內產生影響,都是非常復雜棘手的問題。 但是畢竟已經是改革開放的萌芽狀態了,已經有人出去見了世面。在這里必須要提一下香港的寶生銀行,這是當時和中國大陸地區走的比較近的一家香港銀行,關系也比較好。寶生銀行專營加拿大楓葉金幣,我們對于楓葉金幣就比較熟悉,它的正面是英國女王頭像,背面是楓葉圖案,年號每年在改,成色不高,這對于起初啟發我們的思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們一方面借助寶生銀行收集很多國外金銀幣的資料,一方面向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領導人征求很多意見,熊貓幣的發行籌備,這是一個非常曲折的過程。 對于投資幣有了一定認識和了解后,就涉及到怎么做,需要一定的技術儲備。1977年,這對熊貓金幣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年份。 1977年,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管理局,也就是現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前身,當時的局長是楊秉超,他是新四軍財政方面的干部出身。楊局長到英國去考察,從英國伯明翰造幣廠帶回了英國鑄造的精制紀念幣,他們的紀念幣上已經有鏡面和噴砂工藝,楊局廠后向上海造幣廠時任廠長的邊耀輝同志和時任設計雕刻組組長的駱行沙同志,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能不能做出來? 還是1977年,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管理局在北京舉辦了一個浮雕學習班,學習班成員主要包括上海造幣廠、四川東河鈔票紙廠,四川印鈔廠的設計師。現在我們很多熟悉的中國第一代錢幣工藝美術師大部分都是這個學習班的成員,熊貓金幣的誕生與之有很大的關系。這個浮雕學習班是熊貓金幣技術儲備的開始,更是熊貓金幣發行前必不可少的前奏,楊秉超局長和邊耀輝廠長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關注。浮雕學習班的老師是當代最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可先生,黃永玉有篇文章《比我老的老人》曾經提到過他,鄭先生是留法的藝術家,操著一口廣東口音,浮雕創作經歷特別豐富,韓美林就是他的嫡傳弟子,繼承了他的風格和美學理論上的概念。 有了理論知識基礎,就要在實際生產中去實踐。當時毛主席紀念堂尚未建成,要鑄造一個“毛主席紀念堂”徽章,當時的浮雕學習班成員就是通過這個產品來實驗我們的技術,包括噴砂、鏡面等工藝。 問:對于熊貓金幣的圖案,設計之初我們的想法是什么? 胡:建國30周年金幣是通常意義上我們認為的第一套紀念金幣,它誕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從那套金幣明顯可以看出時代的烙印,政治色彩非常濃厚。并不是我們的藝術家設計不出來更加復雜的畫面,但當時領導和百姓的觀念都無法超前接受,所以只能按照這樣的風格來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