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畫家畢加索曾言:"如果我是一個中國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書法家,我要用筆來寫我的感情。"在浩瀚豐厚的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中,書法是獨特、富有美感的表現藝術,堪稱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是人們能夠寄托精神、抒發感情的形式之一,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 ,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為慶賀2014甲午(馬)年新春佳節,中國金幣總公司于2013年9月限量發行馬年賀歲銀條,該銀條是繼2008戊子(鼠)年銀條后的第七組產品,由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總經銷。圖面再次將中國獨創的書法藝術,與中國傳統古老生肖形象巧妙結合,精心構思、設計展現于銀條圖面之上,以形表字,以字寓形,圖文同現,相映成輝。

本次發行的馬年賀歲銀條有1000克、500克、200克、100克、50克共5個規格,發行量分別為1300條、2200條、6000條、40000條、78000條,成色為99.9%,發行總重量為11500公斤。銀條正面的右上側為浮雕宋體“甲午”兩個大字,保持了生肖賀歲銀條設計理念的連續一致性,突出顯現宋體的“橫細豎粗,起落筆鋒棱角分明,字形方正,筆畫硬挺”的特征;雄渾大氣,中規中矩,充分體現出千百年來在有形的中國文化中,中華民族一直認同使用的首推字體——宋體,極具中華書法藝術的代表性,展現了漢字發展的魅力精髓;左上側為一段古體文言——“午神,華光三目四臂,斬瘟瘴。豪,德人以無所求;健,自強不息以堅卓。天駟,掌印水草,佐,飛黃騰達。”講述了自古以來十二生肖馬的精神、寓意、象征性,凸顯仿宋字體“勻稱沉穩”、“剛勁有力,清秀挺拔”之跡,文章布局秀麗整齊、清晰美觀。
文言文下加綴有甲骨文“馬”字印章及“賀歲”字樣篆章,展現出中國漢字書法的發展、類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至仿宋體、宋體字,表達出文字追求簡約明朗、均衡對稱、整齊統一的、程式化的總體趨向,是對漢字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弘揚;正下方為中國傳統工筆畫風格的奔馬形象——本色浮雕而出的馬之形象,正于飛奔之中,高高騰起的勁蹄之下,煙塵滾滾……精細工藝表現出馬腿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圖面;線性微刻顯現其胸腹肌腱畢露,透達出極具壯碩、生機勃勃的生命力,以其強健的體魄寓意甲午馬年意氣風發、路路通達;背景中多層反噴砂的狂草“馬”字,更似龍飛風舞、又似云似霧,即起到裝飾作用,又以景言情;鬃發飛舞的馬之造型疊雕于其之上,體態輕盈,更似騰云駕霧般,動感十足,神形兼備,極富視覺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飛奔而來;恰“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薄^“書畫同源”,一趨一映,含義豐厚、表現豐富,賀歲銀條的富貴、祥瑞盡顯于方寸之間。
銀條背面鑄為中國金幣總公司標識和英文“CGCI”造型,標識于不同文字的藝術顯現,說明了該幣的發行“身份”出處、展現出以其為載體推廣本土文化走向世界的胸懷和意向;草體書法“馬”,筆意瀟灑、豐筋多力,揮毫落紙卻如云煙肆意飄忽——“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于圖面看去,似“無聲的韻律”、“紙上的舞蹈”,令人蕩氣回腸、嘆為觀止…… 其旁混搭藝術體“年賀歲”字樣、綴“甲午”紀年篆章及標注賀歲銀條的克重及成色,布局明晰、規整、體現表達豐富; 加之“馬”字書寫的自由化、藝術化,使其文字若畫面,使圖面于肅整中見奔放,于動中見激情,無論是文字的筆畫組合還是通篇布局,顯現出自由、率性、豪放不羈之貌。
該產品采用浮雕、噴砂等先進造幣工藝,線條細膩、層次分明,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后小,透視感較強,奔馬昂首揚尾,四蹄騰空,奔放自如,動作協調,使人深感力量與生動之美;工藝的精細顯現,使造型極俱細節處的藝術張力,將濃厚的國畫特色和風格展露無遺;集字、文、形、義一體,形象地描繪出幣面主題的美好寓意。該系列賀歲銀條的每一款均配有中國金幣總公司的防偽鑒定證書,通過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中國金幣總公司特許零售商進行銷售;做為中國金幣品牌的系列產品,該系列賀歲銀條仍沿襲連續集藏十二年的包裝形式——書脊式外盒和“天窗”抽屜式內盒,恰似一套裝幀精美、端莊的書籍;外包裝盒書脊上的暗紋即可連成“生肖賀歲銀條”字樣,整體呈現出古雅大方、喜慶富貴之容,既可投資又極具品賞價值,是為饋贈、珍藏之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