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紙幣,你知道么(上)? |
【據檢測,一張人民幣紙幣帶菌高達17.8萬個,危害著公共衛生安全。專家因此建議:將“煙用接裝紙抗菌技術”植入人民幣】
抗菌紙幣,你知道么(上)? 一張紙幣帶菌高達17.8萬個,很多人可能沒想到人民幣會這么“臟”。2004年12月10日,中華預防醫學會在北京召開“煙用接裝紙抗菌技術植入人民幣的可行性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呼吁:我國在解決目前世界上香煙存在的衛生隱患后,應盡快立項,將“煙用接裝紙抗菌技術”植入人民幣紙幣,消除這一世界性的紙幣衛生隱患。 一、抗菌幣生產的背景 長期以來,兩大全球性難題一直是困擾人類公共衛生安全的隱患:一是香煙在儲存、吸食、傳遞過程中污染和傳播的微生物感染;二是各種紙幣在流通過程中所污染和傳播的病菌。美國科學家經對流通美元進行衛生檢測后發現,美元紙幣表面攜帶的菌落總數高達31萬/平方厘米,而中國的現金流通量比美國大,更新周期也比美國長,因此人民幣的帶菌量更高。2003年10月,由CNN委托香港城市大學細菌學研究中心對亞洲七國紙幣進行微生物檢測,發現人民幣污染細菌最多,一張紙幣帶菌高達17.8萬個。1981年,我國流行病學科研人員在北京、上海等6大城市,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采樣631件進行細菌學檢查,檢出大腸桿菌、沙門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等多種致病微生物,而且這些附著在鈔票表面的細菌,有的存活時間相當長,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誘發和傳染呼吸道、腸道等多種疾病。近年來,又有人作了檢測,銀行出納員數鈔票3000張后,其拇指、中指和食指帶菌數比點鈔前增加37倍;有關專家發現,在患性病的臨床病人中,大約有10%的人從事的工作與鈔票“有染”。 國內外技術界為解決和消除這一疾病傳染源,曾先后研制出了許多鈔票消毒儀器和方法,例如:紫外線、微波、紅外線、臭氧消毒儀等。但這些措施對于流通的紙幣來講,都是短時效的一次性消毒,均不能解決流通紙幣受污染頻率高的問題。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云南玉溪水松紙廠于2003年4月研發成功的廣譜抗菌高新技術產品———“煙用抗菌接裝紙”,在2004年年初一投產,世界知名卷煙企業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就一次性把全廠年生產的840億支卷煙全部使用上了“煙用抗菌接裝紙”。此后,成都卷煙廠、云南會澤卷煙廠、沈陽卷煙廠、什邡卷煙廠、營口卷煙廠、韶關卷煙廠等一些卷煙企業,也先后使用了該項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