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鈔裝飾串錢圖龍紋環繞 |
發布日期:13-03-12 09:43: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圖、文/ 鐘葵 |
![]() 北宋“交子”
![]() 金 貞祐寶券伍拾貫合同鈔版
![]() 金 貞祐寶券伍拾貫合同鈔版拓本
![]() 至元通行寶鈔貳貫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宋代發行的紙幣稱為“交子”、“錢引”,以錢幣圖為吉祥圖案。元代以后對紙幣冠以“寶鈔”之名,吉祥圖案增加了花欄、龍紋、火焰紋、波浪紋等。每一個時期的紙幣,都蘊藏著政治、經濟、藝術、文化、風土人情、歷史沿革等各種信息,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圖、文/ 鐘葵 解讀古代鈔票 古代鈔票通常是指清咸豐年間發行的“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以前的紙幣。雖然真正意義上的紙幣產生于北宋時期,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 漢武帝曾發行“白鹿皮幣” 漢武帝一生致力于開疆拓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導致國府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漢武帝在鑄造發行“三銖錢”和“白金三品”(三種銀錫合金貨幣) 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皇家宮宛的白鹿皮作幣材,每張一平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與40萬錢等值。由于其價值遠遠脫離了皮幣的自身價值,故“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貴族之間互贈之用,并沒有用于流通領域,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 “飛錢”出現于唐代中期的唐憲宗時期,當時因商人外出經商攜帶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府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然后憑此證去外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就是“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進入流通領域,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 真正意義上的紙幣產生于北宋時期(1023年),先是由四川地區的一些富商發起,政府順應時勢在益州設“交子務”,并于第二年正式發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這便是由政府發行的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飄香紙制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并收取一定數額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卷在當地被稱為“交子”,又名“楮幣”。 由于“交子”攜帶方便,使用“交子”經商的商人越來越多,“交子鋪戶”的生意也越來越旺。一些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并不會危及 “交子”信譽,于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模式的“交子”向市場發行,使“交子”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征,并逐漸演變成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