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銀紀念幣樣幣評審工作中鮮為人知的詳情及特點(下) |
發布日期:10-03-16 08:28:5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胡福慶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3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文接2010年第5-6期B8版:http://www.ccbczpx.com/News/qbqbcx/8_26_31_904.html 相同的金銀紀念幣項目,評審專家的構成比例不同,也許會有不同的評審結果,當然不會有顛覆性的根本的差別。歷史、藝術方面的專家側重于金銀紀念幣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而行政、黨務專家則對政治上的可行性,會不會產生歷史岐意,符不符合當前的政策導向,歷史的政治教訓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重大歷史政治題材的評審過程中,往往政治要素會壓倒藝術表現。例如:2006年發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金銀紀念幣,正面表現的是紅軍各方面軍長征戰略路線圖,其中有條帶箭頭的圖示路線相對較窄細,經中國軍事博物館編研室張海主任(現為中國軍事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在評審會上審核后認為,該圖示箭頭正是當年紅二方面軍的戰略路線圖,不應當比其他方面軍的圖示箭頭效果細,而應該同樣寬窄。歷史上中國紅軍第二方面軍的同志們曾受到過比較大的委屈,盡管在樣幣制作中不經意地使各方面的路線效果有微小的差別,但是,認真推敲后會有歷史的誤會,尤其是當年紅二方面軍的老同志拿到這枚幣,認真欣賞之余會有較大的歷史感嘆,很有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政治事端。因為張海同志是軍史專家,參加過許多國家重大歷史活動紀念項目,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和豐富的軍史知識,他的點撥,使在場的總行領導和其他專家評委由衷地欽佩,因此,盡管當時樣幣已初步評出結果,考慮到政治因素,還是現場決定把樣幣效果按張海同志意見改了以后再議決定。這是一個金銀紀念幣樣幣評審的小故事,類似的評審情節還很多,本文不再一一枚舉。 但在此設想一下,如果當時沒有特邀年方代表參加樣幣評審,或者軍方代表并沒有張海主任那樣的業務造詣,恐怕評審結果會是另一種效果。日后如若再有明鑒者面對金銀紀念幣實物指明不足,那也無可挽回了。 (一) 具有低級缺陷的金銀紀念幣樣幣寧可缺評也不要上會參評 金銀紀念幣樣幣的制作會耗費不少的財力和精力。造幣企業實在因為其他生產任務的原因,對金銀紀念幣樣幣制作感覺勉為其難,也不要匆忙上陳。與其在短時間內草草制作的金銀紀念幣樣幣質量存在許多低級缺陷,例如噴砂不勻,清邊毛刺,鏡面魚鱗紋等,倒還不如放棄競標,或部分競標,集中力量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