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幣擴容有利“藏金于民”投資更具操作性 |
發布日期:13-05-27 08:58:5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理財周刊 作者:沈楨煒 |
文前提要:從投資收藏的角度來看,熊貓金幣擴容并不是一件壞事,它反而降低了熊貓金幣的投資門檻,使投資更具操作性,也進一步提升了其收藏價值。所以,這一舉措應該有利于市場的長期發展。 自1982年中國發行第一枚普制熊貓金幣以來,中國的熊貓金幣就以其選題獨特、圖案奇美、鑄工至精、成色標準、規格齊全、自成體系、限量發行,更兼具投資性與紀念性雙重功用,得以于世界群幣之中獨樹一幟。到如今跨過三十而立之年,熊貓金銀幣已成長為蜚聲海內外的大家族,但近幾年發行量突增的情況也困擾了許多熊貓金銀幣投資收藏愛好者。2013年1盎司普制熊貓銀幣從2009年的60萬枚陡增到800萬枚, 1盎司普制熊貓金幣在此期間的發行量軌跡則是16萬枚、30萬枚、50萬枚、60萬枚、60萬枚,向上梯度明顯。那么,作為收藏界的永恒金科定律之一物以稀為貴,在這種形勢下應該如何解讀呢?筆者就此來談談一些看法。 降低投資門檻 首先,擴容充分體現了市場的需求正以幾何倍數擴大。今年央視315晚會報道周大生等品牌產品摻假(摻入銥元素)事件后,消費者發現許多標稱千足金的首飾并沒有達到金含量不低于999‰(含999‰)的國家標準,這一新聞使得品牌金店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消費者變得十分謹慎,反復質疑手中金飾的純度,并引發了一股黃金首飾檢驗的熱潮。本來黃金是一種抗通脹的保值、增值資產,擁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可一旦人們意識到金首飾、金條等存在原始風險后,必將尋求另外一種更為穩健可靠的實物黃金投資形式,此時熊貓金幣的投資價值就開始顯現,它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一種“特殊的貨幣”,成色高達999.999‰,不僅有國家信譽背書,保證了質量的權威性,更有嚴厲法律作為保障,同時又具備琳瑯滿目的圖案,真正是讓人買得“放心”“省心”“開心”,無形中降低了收藏投資門檻。 投資更具操作性 其次,擴容使得收藏投資者能以更低的支出來分享國家“藏金于民”的政策。金銀幣的制造是包含著設計、加工、壓制、運輸、保存等多個環節的,數量的提高能顯著降低生產成本。以2013年1盎司普制熊貓金幣為例,60萬的發行量,充分稀釋了單枚金幣的升水,直接導致零售價格親民化,從“奢侈財產”轉化為能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普及性資產,成為普通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部分之一。2013年1月18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熊貓普制金幣免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97號),在我國免征投資金幣增值稅,顯示了國家對于熊貓金銀幣的政策扶持和鼓勵,理論上講將大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