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收藏家的情操是“知足”與“不知足”的對立統(tǒng)一。即:他們對自己的藏品乃“敝帚自珍”而鐘愛不已,因此,他們是知足的;另一方面,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尋覓著所想收藏的物品而矢志不渝,所以,他們又是不知足的。然而,倘若沒有前者,就不會有為完成后者的興趣和動力。當擁有了后者,才會因有知足的體現(xiàn)物在不斷擴大,并伴著隨之而來的滿足感與快樂度。
三
歷史總是以塵封的狀態(tài)出現(xiàn),而收藏就像是一把鑰匙,可以隨時開啟緊鎖的過去并“古為今用”。以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去對待收藏,靜心感受到那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淀與浸染,這是收藏愛好者應具備的一種常態(tài)。收藏亦需路正,則能“修藏”出自己無上的正覺。唯此,收藏者才能在“觀石賞根玩錢幣”中學知識、長見解、交朋友,在執(zhí)著的探索與堅守中,沿襲和傳承著傳統(tǒng)文明,這正是收藏令人著迷的奧義之所在!
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是蒼白無力的;沒有對文化傳統(tǒng)的沿襲與傳承,亦是殘缺而不健全的。因收藏的功能既讓人們對歷史有一種直觀的認識與感受,又不斷地啟發(fā)著收藏者去思考當下而探索未來,并由此給人帶來能穿越歷史和演繹時空的另類之感,體悟和感知到歷朝各代的人文信息及不盡的情懷。同時,藏品在人們手中以越來越多的實物形式被保存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收藏確實是具有獨特存在價值的。它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客觀上為創(chuàng)建社會和諧及繁榮民族文化,造就了一種健康向上的高雅氛圍。
其實,收藏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取決于藏品價格的高低,而在于收藏者對藏品的價值取向,以及在收藏過程中得到的啟迪與感悟。由于收藏之學博大精深,而收藏之物包羅萬象,歷史記載過去,收藏記載歷史,這就是收藏的魅力,亦是收藏行業(yè)經久不衰的真諦。
當歷史的輪回蘊涵了時光的記憶,古幣今鈔在手中轉動把玩,歲月在指縫中流淌,光陰的刻蝕才琢研出無法更改的古舊與滄桑,便打開了已然逝去而塵封的幽遠。此時,未知在心緣禪意的追求中幻化,收獲的感悟就在驚喜中走近。沉醉在這古色古香的潤浸之中,任憑無限的想象空間肆意馳騁,愉悅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但凡傳世收藏品,一般都具有一種在悠悠歲月中,經把玩者手澤經久的摩挲與汗水的浸染,或因被土埋水浸,甚至在空氣射線的穿越下,由于層層積淀,逐漸形成的時光皮殼,顯露出一種溫潤含蓄的光澤舊氣,亦是鑒別錢幣及其它銅